(九十九条)苏东坡的故事

  • 1、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水,喜欢大江、大湖、大海;
  • 2、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 3、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苏东坡一生中所爱的三个女人,都姓王。
  • 4、苏轼写《江城子》,梦见前任王弗时,他身边陪伴的女人是现任王闰之。“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梦中的王弗永远是青春版的王弗。苏轼眼中的王闰之呢?
  • 5、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轼42岁了。赴任徐州知州。
  •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6、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7、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假装已死,等人把瓮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诗人苏轼能写出这样的篇章与他平时兴趣广泛,热爱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
  • 8、在官场生涯的第一站凤翔,苏轼得罪了、凤翔府太守陈公弼,著名的《凌虚台记》就涉及了二人间的办公室政治。
  • 9、苏东坡曾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总共达五年之久。尤其是元祐四年,时隔十余年,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的第一年,这年恰巧碰上天旱,当时,西湖湖水干涸,无水灌田,粮食歉收,米价飞涨,饥荒严重。第二年夏天,又遭连绵大雨,钱江下游,几成泽国,街坊乡闾,可通舟楫。
  • 10、苏轼的书法故事:有一次,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苏东坡早年的书法作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颇为传统。《治平帖》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是关于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的信札。当时的苏东坡应该是30岁左右。乌台诗案让苏东坡的仕途经历了一次转折,而他书法的风格也因而有所改变,越来越趋向尚意。

  • 11、年熙宁七年,39岁的苏轼升任密州知州。在密州,苏轼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
  • 12、当时朝廷虽然核准,但给的钱很少,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雇工开撩。从夏到秋,化工二千万,把葑草除净,使西湖恢复旧观,并把疏浚出的污泥和葑草,自北而南筑成一条长堤,堤中间架六座桥,以沟通里外湖水。当西湖疏浚将要竣工之际,杭州老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勤政爱民的郡守,抬着猪羊,扛着酒,敲锣打鼓来到杭州衙门内。苏东坡推辞不受,认为疏浚筑堤、治理西湖是百姓出的力,应该谢谢大家,你推我让,相持不下。最后苏东坡命厨子将肉切成方块,用酱油、黄酒烹调,送到新筑的堤上,与民工共享。
  • 13、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 14、我们期待,与你一起,重新认识,我们的苏东坡。
  • 15、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 16、【苏东坡的故事】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 17、“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穿着草鞋,拄着青竹拐杖,我身上只带了一点零花钱。奇怪了,这么一座深山里,每个人都认识我苏东坡。
  • 18、苏东坡觉得生蚝特别好吃。“食之甚美。”写信给儿子:我从未吃过这样的美味,又取最大的生蚝来烤了吃,我经常告诉苏过千万不要泄密,我就担心朝廷那帮君子们,听说了这事儿,争着抢着走我东坡的路线,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
  • 19、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
  • 20、投石冲开水底天。宋朝的著名词人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 21、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 22、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佳句。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才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叫做东坡赤壁。
  • 23、以现代人的视角详细讲述每一首唐诗的前世今生和优美意境,带领忙碌的诗词爱好者进入唯美浪漫的诗词世界,唤醒每一颗沉睡的诗心。《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中国成语大会》冠军、《向上吧!诗词》冠军联袂撰文推荐。
  • 24、苏东坡回家后,洋洋得意地告诉了他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很惨,我难道不知道么,修行期间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你也是如来。”
  • 25、跟我们一样害怕第二天的考试、做噩梦。
  • 26、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方式抽绎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除了厘清传统文学史中对部分诗作的误读与偏见,更引领大家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诸位著名诗人。聚焦从初唐到晚唐的六大诗人: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六大诗作:《登幽州台歌》《杂诗》、《清平调词三首》、《月夜》、《琵琶行》、《锦瑟》;探讨包括:宇宙意识、真正的爱、妻子形象、“向往之我”和“真实之我”的矛盾、幻灭与绝望等人性与文化内涵。旁征博引220余首诗词
  • 27、“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 28、▏▎常州:苏东坡的最后一站
  • 29、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 30、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 31、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 32、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 33、诗人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诗人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平时,诗人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
  • 34、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关于苏东坡的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20集视频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僚,讲述完整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 35、“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 36、一首记梦,哀婉之极,引千百年人感伤。“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37、“东坡携友夜游,有鱼无酒,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这个“妇”不是别人,正是王闰之。
  • 38、后来这事不知道为什么让苏轼的弟子,也就是苏黄米蔡的黄庭坚知道了,他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苏轼。苏轼当时也没在意。不过有一会他办公太忙,忘记了回信。那位文官开始盼,信不来换不到羊腿啊。于是便派了仆人去苏轼那里催。苏轼见了那仆人便拿起笔要回信,突然想到了黄庭坚的话,于是把笔一搁,对那仆人说:“告诉你家大人,本官今天不杀羊!”
  • 39、苏东坡不是二次元,苏东坡是三次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 40、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 41、分钟探寻之旅,还原北宋文化基本底色
  • 42、展览: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 43、▏▎杭州:湖上四时看不足
  • 44、相传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之后流传与凤翔民间。后人为纪念他称其为“东坡凉粉”并流传至今。
  • 45、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 46、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 47、苏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想添加两个字却又不知填什么字合适。你们帮我琢磨琢磨。”好的你说吧,两个人同声说到。
  • 48、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且从容。”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须当归。”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 49、“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种菜时写下的对联,是写给苏小妹的。
  • 50、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 51、黄庭坚夸赞说:“这两个字好,有动有静。”
  • 52、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坐船骑马拼速度,喜欢弯弓射箭、玩刀剑。
  • 53、让人把淤泥都挖出来,甩到边上,筑成了一道堤,上面再种树。长堤横跨西湖南北,堤上芙蓉杨柳依依、小桥亭阁,构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苏堤春晓”。
  • 54、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 55、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骨头煮得嘎嘣脆。
  • 二是苏爸爸的朋友圈里也有几位比较有分量的人物,他们写了私信给老欧,欧阳修肯定要给朋友一些面子。
  • 56、二是苏爸爸的朋友圈里也有几位比较有分量的人物,他们写了私信给老欧,欧阳修肯定要给朋友一些面子。
  • 57、弥陀如母忆子,众生如子忆母。我们真的认了弥陀,这位母亲了吗?我们真的做好弥陀眼里的小孩了吗?如子忆母,非嘴巴上说一说,应付人情世故。心里想一想,安慰一下自我。
  • 58、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 59、苏轼11岁时便开始认真准备起了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以至全篇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肯发奋努力学习的学生能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
  • 60、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呢?只是因为从小老师就说他很牛,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 61、【苏东坡的故事】凤翔三年,苏轼是带着首任妻子王弗上任的。
  • 62、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 63、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 64、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 65、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 66、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 67、苏东坡是否对您的生活或处事态度产生过影响?
  • 68、正好苏爸爸文章的风格是这种朴实、实用风。苏爸爸写文章的风格也影响到了苏轼。
  • 69、黄庭坚改用“舞”和“隐”两字,改成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 70、苏东坡先生拿着西方三圣画,说是自己的往生证。表面上,他知道阿弥陀佛会救他的,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他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一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边随顺淫欲与贪执舞文弄墨。一句着力即差,临终还在执着禅话。

  • 71、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 72、苏东坡在庐山留下了七首诗。一首打油诗、三首《初入庐山》、两首风景诗,写庐山瀑布和三峡涧。还有一首,众所周知的《题西林壁》。为什么这么清楚呢?
  • 73、三位哲学家是,张载,程颢,程熙。
  • 74、在杭州杭州任职太守时,苏轼在西湖上修筑了南北长堤。起因是西湖一直没人整修,里面长满了水草并且淤泥很多。如果将淤泥全部挖出来,估计会堆积如山。为此,苏轼废物利用。
  • 75、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既做过组织部部长也做过农民,他既和皇帝共过事,也和农夫交过朋友,他既能写文章作诗,也能下厨房做饭酿酒;
  • 76、“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让我想到木心的“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 77、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 78、故,纵然是不孝之子,慈母弥陀从未舍弃过,依旧摄取不舍。苏东坡虽未生净土,在明朝的时转世为袁宏道,考取进士又辞官隐居,作《西方合论》普劝追逐功名者,天下学人同生净土。净土圣贤录记载,袁宏道临终自在往生净土。慈悲呀!
  • 79、苏东坡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妄为,反正佛能救我,使劲造恶随顺习气,再拼命念佛消消业吧。随顺自己与归命弥陀,二者没有抉择,这叫不老实,嘴上以及妄想上选择弥陀,心里舍不得烦恼习气。把弥陀的慈悲当成自己造恶不受报的借口,先骗自己再骗佛,因邪见而懈怠,本质是忤逆不孝于佛。故,有慈母必有孝子。若子不孝,焉有慈母呢?
  • 80、年前,1037年,苏东坡在四川眉州出生了。

    一将是,王韶,带兵抵御西夏,也曾做过宰相。
  • 81、一将是,王韶,带兵抵御西夏,也曾做过宰相。
  • 82、常州,这是苏东坡的最后一站。
  • 83、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 84、参考http://zlh198201blog1com/blog/static/2615932120092310515596/
  • 85、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对弈间 ,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院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 86、苏轼20岁考入进士单关以后官路坎坷苏轼20岁考入进士当官以后,官路坎坷,记得过扬州又贬到海南岛
  • 87、纵然苏轼出道即巅峰,但仕途之路还得从最下级台阶走起。
  • 88、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诗人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
  • 89、如果没有那斗酒,也不会有《后赤壁赋》。
  • 90、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 91、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能够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 92、诗人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 93、第二天,刘贡父也如约来到苏轼的家中。二人在桌边坐下,天南海北、诗词歌赋聊了起来。眼看时间也不早了,还没有饭菜端上来,刘贡父就说:“快把你的‘毳’饭端上来吧,我早就饿了。”苏轼听了,只是笑。刘贡父似乎看出了点什么,说:“噢,看你光是笑,是不是这‘毳’饭又是戏弄我的啊?快说,是不是?”听刘贡父这么一说,苏轼哈哈大笑,笑过之后,说:“盐也冇,白米饭也冇,白萝卜也冇。”原来啊,“冇”就是“没有”的意思,苏轼巧用“冇”与“毛”读音的相同,把三个“毛”摞起来,组成了“毳”字。请刘贡父来吃“毳”饭,不过是与刘
  • 94、如无父母养育之孤儿,或贫夭而亡,或为奴作匪。如圣贤之人的儿女,顽劣难化,久化方归。
  • 95、苏轼就是在这一年的考试中一举成名。
  • 96、“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这两处中间加个什么字能好啊?”
  • 97、个地点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 98、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 99、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