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与梁上君子(九十五句)
2023-03-09 23:30:04
2954
- 1、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 2、
- 3、他的儿子陈纪与陈谌,在这种仁善家风浸染下成长,也都是以德行著称的高洁之士。
- 4、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鹏老师的古诗文微课堂,今天是第七天分享初一古诗文,希望提炼出的精华帮你复习梳理,扫清盲点,秒杀考点。
- 5、四水厂校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4楼
- 6、请点击上面"颍川陈氏家族"加入陈氏大家庭!
- 7、父亲曾经的大仁大善之举,再现于儿子身上,陈纪为了避免无辜者的死难,硬着头皮,在董卓身边为官,日夜处于生死之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9、再来看看那位潜入陈寔家中的盗贼,在被陈寔感化之后,陈寔还送了他两匹绢布,其价值大约相当于当时普通农民一年上缴给国家的赋税。因为陈寔知道,此人之所以沦为盗贼,与当时朝政腐败、天灾不断、生活贫苦有关,并非他本性如此,自己家中还有点余钱,自当拿出来将他救上岸。
- 10、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小偷了。
- 11、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 12、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待人要宽和,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责罚。
- 13、【陈寔与梁上君子】房梁上的小偷一听此言,大惊:原来这家主人早就发现我了!我并非生来就是小偷,怎么能因为忍受不了一时的饥寒,放松了对自己的管束,而做了人人喊打的小偷呢!他既为陈寔的宽宏大量而感动,又为陈寔严肃、诚挚的教育而警醒。于是,他从房梁上跳下来,怀着羞愧、自责又感激的复杂心情,向陈寔“稽颡归罪”。什么是“稽颡归罪”呢?颡,就是额头。稽颡,即顿首,在古代指的是非常哀恸或怀着崇敬之情的,极其虔诚的以头叩地进行跪拜,也就是说“梁上君子”最后对陈寔心悦诚服,跪地叩头,请求宽恕。
- 14、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15、陈寔在乡里,注意以良好的风尚道德感化人们,威信很高,人们都很重视他的意见,认为“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 16、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 17、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8、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有一年闹饥荒,一个盗贼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穿上衣服,叫他的儿孙们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才成了这个样子。”儿孙们说:“你说的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到地上,磕头赔罪。陈寔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是大恶之人,应该自己反省弃恶从善。”陈寔看他很贫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从这件事后县中再没有偷窃的人了。
- 19、:liángshàngjūnzǐ
- 20、陈寔修养德行,追求为政清静,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邻县有要来投奔的人,陈寔就训导解释,晓谕他们,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居地。县里官员担心有人打官司,禀告陈寔要禁止。陈寔说:“打官司是为了求得公正,禁止它,道理将如何表明??希望你不要限制他们。”有关官员听到这件事,感叹说:“陈君说话到这样地步,怎么会被别人埋怨呢?”县里终于没有人来打官司。
- 21、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陈寔对梁上君子偷盗行为并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可见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 22、东汉大约有一千一百多个县长,所以陈寔的官位算不得什么。
- 23、又比如,朝中的大宦官张让的父亲去世,回乡办丧事,正义人士一个都没有去,以此表达对宦官专权的鄙夷和愤怒,但陈寔去了,结果是陈寔遭到了正义人士更多的白眼。后来,宦官集团开始残酷迫害与他们作对的官员与读书人,正义人士忙着逃命时,陈寔利用自己在张让那里的“人情”,出面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 24、《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 25、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范晔在编撰《后汉书》时,对东汉后期那些自命清高的正义人士十分的鄙夷,但对陈寔则甚为推崇,称其“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群”,大意就是并不靠着表面的道德仁义来自我拔高,而是真正在行“大仁大善”之事。陈寔将其化为家风,传于子孙,终使得陈家能在连绵乱世中长存。
- 26、陈寔见教育小偷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生气。他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小偷,说:“我看你的面貌。觉得你不傻不像个坏人,你应该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向善的好人。你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是因为自己贫困所致吧。”于是,陈寔命人拿出二匹绢布,赠与这个悔过的小偷,以缓解小偷的贫困处境。通过这次事件,这个小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个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大家都赞叹陈寔的宽宏大量,并以陈寔的教导来审视自己,监督他人。从此,该县再也没有盗窃事件发生,这就是“梁上君子”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
- 27、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28、《后汉书•陈宴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宴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
- 29、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外文言文。
- 30、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 31、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 32、: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 33、中心: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习惯往往由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我认可,因为与其狠狠责骂那位“梁上君子”,还不如劝他,指导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 34、陈寔字仲弓,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寒微之家,小时侯在县里为吏,常常从事一些公差杂役,后来作了都亭的佐官。陈寔立志勤奋学习,不停读书。县令邓邵尝试与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到太学里学习。后来县令又召他为吏,他却隐居躲避到阳城山中。
- 35、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 36、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身边必然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对人、对朋友能“求同存异”是为大度,不以自己的行为标准要求别人,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能够听取与自己相左的意见。
- 37、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38、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再没有盗窃的人了。
- 39、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实的“为人仁爱”?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 40、一个葫芦“满腹”营养!农历五月消食祛湿
- 41、liángshàngjūnzǐ
- 42、原文: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
- 43、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
- 44、以陈纪为例,他因德行而有高名,这种高名甚至引起了残暴如董卓的注意,在后者控制朝廷之后,为了美化统治,强行派人到陈家给陈纪封了一个五官中郎将,言下之意你要是不来京城履职,那我董卓是要杀人的。
- 45、但他依然负有盛名于天下,所以后来大军阀袁绍也来找他,想用太尉的高级职位来拉拢他。这一次,陈纪拒绝了,因为袁绍并无不答应就杀人的打算,而陈纪更不愿参与血腥的军阀混战。
- 46、人生有三种选择:放下,忘记和珍惜
- 47、后来,大家就把陈实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48、许多人都知道,“梁上君子”,这个如此文雅的词语其实是“小偷”的代名词,然而,一定有人不知道这个成语竟与陈氏家族的一位重要成员有关。这个人就是颖川陈氏始祖陈轸的第十世孙——陈寔。
- 49、《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现在这个词仅仅只是当作小偷的代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贬义词,而没有其中的感化意义了。
- 50、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51、解释: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 52、通过行为和语言,表现他聪明谨慎,宽容善良的品格!他叫儿孙起来,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小偷不一定怕他,甚至他会有危险!他说人的本质好,也会由于沾染坏习惯而变坏,但是对待犯错的人要宽容,要让他改过自新!结局太离谱了,整个县城里都没有了盗贼,难道陈实给了所有穷人两匹绢?
- 53、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 54、《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 55、灵帝初年,大将军窦武征召他为下属官员。当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要归葬许昌,虽然全郡的人都来了,但没有一位名士前往,张让感到很羞耻,陈寔一人去吊唁。等到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张让感谢陈寔,因而宽恕保全了许多党人。
- 56、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 57、【陈寔与梁上君子】被陈实讲给儿孙们的听的道理打动了,知错了。是一个仁厚慈爱,宽容,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以德待人,有远见,善解人意的人
58、《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 59、陈寔又何止是一人在行大仁大善,他在教化乡里邻居的同时,更在教化自己的子孙,遇到“梁上君子”时都会当作训诫良机,可以想象在他主持之下的陈家家风,是何等重视“仁善”二字。
- 60、
- 61、有强盗半夜潜入陈寔家中,躲在屋梁上。陈寔察觉之后,并未惊慌,而是将子孙叫到跟前,训诫他们道:“人不能不自我约束,坏人并非生来就坏,是逐渐变坏,不加约束的结果。比如现在躲在屋梁上的那一位。”强盗听到后大吃一惊,从屋梁上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
- 62、为人随和、公正、宽宏大量。不拘小节、重视教育。陈寔的做法告诉我们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 63、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 6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想要真正做到豁达大度,就需要能够宽容那些不怎么懂事、度量小,修养浅的人,尤其当他们冒犯自己时,能换位思考,谅解他们。
- 65、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 66、他没有权,也不像某些大家族那样,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只有名,仁善之名。
- 67、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的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68、陈家此后一直长盛不衰,在陈寔离世之后三百余年,更是出了一个名为陈霸先的人物,建立起名为陈朝的政权,将这个家族的辉煌推到了顶点。
- 69、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筏厂摧断诋登搓券掸猾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 70、比如,当时朝廷有权臣要给纨绔子弟安排工作,强行分到陈寔所在的单位,让陈寔的上级十分为难。陈寔便主动站出来,推荐这个纨绔子弟去当某某官。其实那是一个闲职,陈寔的意思是既然无法拒绝,那就不要给其害人的机会。结果陈寔因此招来许多所谓正义人士的白眼,觉得他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
- 71、偷盗是一种古老的犯罪行为,但从来就没有天生的盗贼,每一个盗贼都有从正常人沦为盗贼的悲剧所在。
- 72、馁:饥饿。2栖:停留,这里指躲藏。3阴:暗中。4夫:发语词,无实义5斯:这。6孰:谁。7徐:缓缓地,慢慢地,这里有认真的、严肃的意思。8谕:使……明白。9省:反省。10归:承认。11一:整个。12自是:从此。
- 73、躲在梁上的君子,盗贼的代称。
- 74、太理想化了!通过行为和语言,表现他聪明谨慎,宽容善良的品格!他叫儿孙起来,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小偷不一定怕他,甚至他会有危险!他说人的本质好,也会由于沾染坏习惯而变坏,但是对待犯错的人要宽容,要让他改过自新!结局太离谱了,整个县城里都没有了盗贼,难道陈实给了所有穷人两匹绢?
- 75、陈实严肃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76、一个人宽广的胸怀造就了其豁达的度量,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他的心胸就会越来越窄。
- 77、陈寔做过官,最高级别是县长。
78、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 79、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习惯往往由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 80、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实的家,准备等陈实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实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实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
- 81、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 82、小偷听了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
- 83、史书称,自“梁上君子”事件之后,陈寔所在的县,盗贼很快就绝迹了,这当然有所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个人大仁大善所带来的巨大教化效应。
- 84、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85、但他的威望却直达朝廷,胜过三公。在他去世之时,全国各地有三万人前去奔丧,在那个没有高铁更没有飞机的年代,对许多人而言意味着要经过数千里辛苦跋涉,从初春走到初秋。
- 86、等到后来逮捕党人,事情也牵连到陈寔。其他人为了免罪大多逃避,陈寔说:“我不到监狱里,大家就没有依靠。”于是自请囚禁。后来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
- 87、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8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 89、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 90、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 91、例句:宁肯饿死,也不能做梁上君子。
- 92、有一颗尊重他人之心。“梁上君子者是也。”注重措辞,足以表现对小偷的尊重,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 93、好,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大鹏老师,祝你学习愉快。
- 94、《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 95、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