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意思(精选101句)

  • 1、希望树2021级全年制幼小衔接招生
  • 2、胡令能一天官也没做过,但《全唐诗》存录胡令能的诗四首,这是很不容易的。相当于现在的自媒体被官媒推荐一样。
  • 3、蓬头:头发乱蓬蓬的,蓬:蓬乱。

  • 4、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 5、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据传他某天到乡下拜访一位朋友,向正在钓鱼的儿童问路后所作。
  •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6、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7、蓬头稚子学垂仑,侧坐梅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惟恐鱼儿不上钩我只记得这,不过梅台是错别字
  • 8、【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 9、第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 10、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作者:胡令能小儿垂钓古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加点字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遥:远远地;8怕:害怕9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全诗赏析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
  • 11、俗话说:日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诗歌是承载口述传统的中流砥柱,千百年来,传达了各种文化的内在价值。诗歌贯穿人类整个历史,不论是何种文化、不论其在哪一片大陆,诗歌都在传诵着我们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价值观念,将最简单的词句转化为对话与和平的有力催化剂。
  • 12、胡令能写了好几首农村小孩的诗,都很有趣,我们来看他的另一首诗:
  • 13、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 14、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15、《画鸡》:唐伯虎提在画作上的诗
  • 16、诗的头两行,抓住“蓬头”的特点着重勾勒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行是传神之笔,抓住了小孩瞬间的神态及表现,表现小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个天真烂漫小孩儿的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 17、亲子共读,做最好的爸妈!欢迎进入叮咚妈亲子阅读屋,为宝宝挑选最好的童书!
  • 18、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远远地摆手,生怕水中的鱼儿受惊吓不上钩。
  • 19、主要含义是描写儿童生活,一个小孩子聚精会神在水边钓鱼,碰到有人招手打听事情,小孩子怕说话声惊跑了鱼,摆手不肯回话。
  • 20、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发出声音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儿聪明。小儿之所以用动作来代替语言,是害怕大声说话把鱼惊散。
  • 21、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第四句重在问路。
  • 22、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胡令能,莆田隐者,唐代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二两句重在描写垂钓小儿的形。。。貌,四两句重在描写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
  • 2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 24、再来品读下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诗人之后是否走近问路,和这位可爱的小儿如何交流,是诗隐藏的意味了。
  • 25、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
  • 26、《小儿垂钓》古诗的意思: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27、【小儿垂钓的意思】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 28、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 29、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 30、这首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31、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32、我们看诗人是怎么写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垂纶的意思,就是把鱼线放到水里,就是钓鱼。一个头发蓬乱发、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有模有样: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因为他怕自己的影子映在水里,所以才藏到水边的草里面,看来有点专业的模样啊。
  • 33、诗题“小儿垂钓”就是整个事件:小孩子钓鱼。要写出小孩子钓鱼的童趣是不容易的,但诗人做到了,而且写成了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

  • 34、《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35、因为能看见,所以路人向小孩子问路了。“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如果说前两句还只是给小孩子画“形”的话,这两句就是给他传“神”了。诗人写出这样的诗来,是抓住了钓鱼人的普遍心理。我小时候曾经跟随别人去钓鱼,静静地在水塘边坐两三个小时,那时候年幼好动,体会不到钓鱼的心境,忍不住走动说话,也没有体会到钓鱼的乐趣。对年幼的我而言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但钓鱼人的忌讳却是相通的,因为“怕得鱼惊”,这才“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小孩子“遥招手”,远远地把手招起来,那一连串的动作可想而知。注意,小孩子不是“遥摆手”
  • 36、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用丝线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37、《小儿垂钓》的翻译:一个头发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小儿垂钓》是唐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
  • 38、这首诗非常的简单,但他所描绘的情形也是非常的安逸,农村孩子的那种乐趣写得活灵活现,也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
  • 39、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 40、小儿垂钓的意思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 41、《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42、诗人突然听到一个叫梅福的人来到我家,我笑着穿上衣服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 4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44、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 45、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46、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
  • 47、歪解下:这首诗提醒我们,如果向钓鱼者问路,请不要大声喧哗,否则他们跟您急。
  • 48、应:回应,答应,理睬。
  • 49、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摇了摇手,生怕惊动了鱼儿,暂时不敢回应过路人。
  • 5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51、题目“小儿垂钓”,即小孩钓鱼的意思。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 52、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 53、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出自:胡令能《小儿垂钓》原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54、古诗按照现代文直译如下:
  • 55、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小儿垂钓朝代:唐代作者:胡令能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 56、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小儿垂钓朝代:唐代作者:胡令能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 57、应:回应,答应。
  • 5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池上》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①解:知道。②浮萍:池塘里的水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
  • 59、一二句重在写形。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
  • 60、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连忙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 61、《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 62、《小儿垂钓》的意思是: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 63、全文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64、作为半个钓鱼爱好者,并且水平一直处于新手阶段,个人认为作者胡令能也是一位钓鱼高手,否则写不出初学钓鱼的小儿这么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 65、第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66、这孩子小孩够顽皮,可爱吧?
  • 67、《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68、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 69、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70、胡令能,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存四首,见于《全唐诗》。
  • 71、《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翻译: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72、细节描写特别到位,小孩子的体态、神情和动作历历在目。
  • 73、《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 74、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 75、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76、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原文如下: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77、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 78、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 79、“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所遇到的这个小儿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此外“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钓鱼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让我们想象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钓鱼的情景。
  • 80、三四句重在传神。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蓬头”说明小孩子没有怎么打理头发就出来了,可能是急着来钓鱼吧。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煞有介事、有模有样的样子,有些小孩子做出一些成人化的动作,和自己的年龄形成反差,反而更有意思。
  • 81、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蓬头”说明小孩子没有怎么打理头发就出来了,可能是急着来钓鱼吧。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煞有介事、有模有样的样子,有些小孩子做出一些成人化的动作,和自己的年龄形成反差,反而更有意思。
  • 82、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 83、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 84、从形神两个方面。垂钓小儿聪明,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
  • 85、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 86、这首诗天然质朴,清新自然。从“形”、“神”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形与神互为表里,“形”通过“神”来立命,“神”借助“形”来体现。除此之外,诗人善于观察、善抓特点的手法也相当高明,唐诗中写小孩子的不多,能抓住小孩子的特点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更是凤毛麟角。“胡钉铰”显示了不俗的功力。
  • 87、借问:向人打听。
  • 88、遇到行人向他问路,他老远就频繁招着手,因为担心鱼儿被吓跑而不敢大声回答。
  • 8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 90、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 91、《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 92、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93、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原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94、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 95、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原文如下: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96、我们说,什么内容都可以写成诗,诗可以描写风景,描写心情,也可以描写我们生活的小事。
  • 9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98、“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很少照到的阴凉地带,莓苔多说明踩得人少,该处人来的少,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孩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孩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 99、胡令能,河南中牟县人,由于家贫少地,难以糊口,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后隐居圃田。传说,有一天有一个仙人来到胡令能家,脱光胡令能的所有衣服,不打麻醉药,先割开他的腹部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血肉中,缝上后,又割开胸部,把一卷书放在心脏旁,缝上后只见满地鲜血,仙人离开,胡令能从此便会写诗了。传说当然当不得真,可能是一个补锅匠能自学成才,让一般人不可接受,于是才编了这么一个故事。
  • 100、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 101、鱼惊: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