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唐杜甫【精选101例】

  • 1、别后浮云藉,愁来白发多。
  • 2、冬去忧不去,春来喜未来。
  • 3、昔年,唐杜甫一首《春望》,写尽春日长安感慨,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充溢着凄苦哀思和爱国之情。庚子新春,遭逢多事,同题兴咏,祝福家国。
  • 4、委屈官人金剪密,青丝移罥大夫林。
  • 5、《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 遮阶惊浅草,闹苑认新禽。
  • 6、遮阶惊浅草,闹苑认新禽。
  • 7、应以沉郁顿挫的语气诵读之。
  • 8、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
  • 9、寄去依依想不孤,怜春梦即紫阳湖。

  • 10、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11、这里的好些解读,给教师自己参考。课堂上决不能求深刻如此,重在感悟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
  • 12、春星窥户牗,草径润阴阳。
  • 13、心同汉水吹同碧,身似寒花取亦朱。
  • 14、烽大连三月,家书抓万金。
  • 15、隔窗遥看柳新绿,信有春风暖海涯。
  • 16、金陵先著一枝春,羡煞莳梅齐鲁人。
  • 17、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 18、时空可穿越,望眼愈悲荒。
  • 1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20、有说“春花落泪到秋菊怡情”。
  •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2、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 23、想望亲人。以“烽火”承接“感时”,“家书”承接“恨别”,而亲人的“别”,正是由于战乱的“时”造成的。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 24、鸟掠如虚影,城空似大荒。
  • 25、坐耐闲情冲动久,望穿平野一分春。
  • 26、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被敌人俘获,被困长安城之时。所以诗中满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 27、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 28、阔路车行杳,街灯照影单,又翻行迹黯魂牵。望断幽燕,望断太行山,望断五台秦岭,雁带野花还。
  • 29、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 30、崩云凋散后,寒雨洗尘心。
  • 同袍舞戟冲瘟阵,四海风天月满盔。
  • 31、同袍舞戟冲瘟阵,四海风天月满盔。
  • 32、前四句重在绘景,但景中有情,而且景中有意。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情中有景。如文中“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
  • 33、岁月谁轮转,人生自琢磨。
  • 34、本栏目选编“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力求以更便捷的方式,将优质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资源分享给更广大的用户。
  • 35、云飞西岭外,散落更何寻。
  • 3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3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38、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 39、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 40、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 41、空巷应无处,堆云有几多。
  • 42、此时相忆忽双泪,不足愁人荐食鱼。注:时值冠毒疫情,因念过从,遂成此诗。
  • 43、隔望听风起,横波烁月光。
  • 44、惆怅因拘限,煎熬为怠遑。
  • 45、端月寂京城,肃白离情。飞寒鸨羽夜来倾,几日能知消息好,竟者般春。
  • 46、杜甫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47、窗外青山郭外斜,足餐有酒却堪嗟。
  • 48、是春望……全诗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9、疫随元夕起,关闭掩行藏。

  • 5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51、江城民瘼困仍深,径赴应知落发心。
  • 5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3、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54、“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合作的一项公益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有70多名播音员主持人参与了一期工程的录制工作,已完成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册、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200余篇作品的录制。
  • 55、春色撩帘落,差池未可寻。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7、兄弟相逢夸本色,惊弦裂石带春回。
  • 58、破:被攻破。深:茂盛;茂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 59、但看无声处,凭生渺渺光。

  • 60、下午的教学,基本吻合昨天的构思,没料到的是学生对《春望》很熟练背诵。这也不奇怪,千古名诗,本该熟悉至诵。好吧,你会背你就背给我听听。结果,第一个学生背得流利,却毫无情感,教学就从这个诵读开始。“同学们,你觉得你对这位同学的诵读,你会提什么意见?”这样,引入了本课教学,自然推进。“会背诵自然是好事,可是对于经典诗歌,我们还得走进诗句深处,走进诗人心中……”这样,就推进到《春望》的再读教学。
  • 61、这首诗写的是春夜中杜甫于门下省值夜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薄暮时分,在夕阳映照之下“左省”胜放的花朵若隐若现,鸟儿鸣叫着从天空飞过准备飞入林中休息。颔联中“动”与“多”两字,不失为全句的点睛之笔,把意境渲染烘托而出,并实现了写景到抒情的过渡。颈联描写的是作者值夜的情景。尾联承接上文,前半句交代了“不寝”的原因。全诗到这里结束,留有想象的空间,使这首诗具有独特的韵味。
  • 62、学生读,得出“悠然见南山”的“见”。再读全诗,请问,能换成“望”字吗?为什么?
  • 6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64、江南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 65、【春望唐杜甫】追春眼迷日,树古寺边寻。
  • 66、解我烦忧者,唯吟沂水歌。
  • 67、把盏思春草,开轩隔夕阳。
  • 68、夜雨洗危城,朝雾迷南浦。春意望中深,不念芳心苦。
  • 69、防灾皆自闭,苦况奈谁何?

  • 70、曲水流冰远,丛峦染黛深。
  • 71、第一步,读诗歌,明诗体,初步把握情感基调。
  • 7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轻快悦耳的晨间音乐,我们又开启了崭新的一天。晨间5分钟让我们一起来读最美诗词,赏中华经典。我是今天的主讲——candy老师。
  • 73、国:国都,指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 74、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 7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
  • 76、昨天读了数遍,就打算先教《春望》再《饮酒》。
  • 77、望见诗心,重要的是我们要存有这颗诗歌的心。在这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通过诗歌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
  • 78、闭门堪廿日,春入望中寻。
  • 79、篱外多田叟,缓归遮暮光。

  • 80、销魂堪此际,谁与共清光。
  • 苍色引山远,碧云回望深。
  • 81、苍色引山远,碧云回望深。
  • 82、焰火摇风泣烛身,封城之内万斯民。
  • 83、已过新年雪未阑,更从底处觅心安。
  • 84、【春望唐杜甫】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 85、《春望》杜甫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字所作的。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 86、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 87、无情最是并州剪,十丈春云委地时。
  • 88、有说“格律诗到古体诗”
  • 89、昌辉明翠竹,晨树悦鸣禽。

  • 90、原文:《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 91、旧年绕指自矜持,一寸封缄寄所思。
  • 92、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 93、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扩展资料: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但景中有情,而且景中有意。
  • 94、有说“季节。春?秋?”。
  • 95、惯说苍生悯众生,藏于微末陷名城。
  • 96、《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 97、你还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悠闲、自由、洒脱和愉悦?
  • 98、云蔚土膏动,蛰龙宁久藏。
  • 99、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 100、春望步苦竹老师韵未央社课同题做
  • 101、世情时动荡,意气日消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