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施舍的东西我不要文言文
2023-05-05 17:26:55
9928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 2、第二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首先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问,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 5、句意: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得:得到;
- 6、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
- 7、第三层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先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说明,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祸。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于是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确实存在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 8、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 9、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
- 1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只要是
- 1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14、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1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 16、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 17、①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 18、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 19、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 20、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21、译文: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 22、中华经典资源库
- 23、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 2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25、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 26、第三部分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 2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28、②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 29、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 30、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32、“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 3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 34、第四层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
- 35、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 36、①王戎: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折枝:压断枝条。③承间:趁机。
- 37、通“向”,从前停止,放弃为什么地样子
- 38、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 39、“乡”同“向”,原先的意思。
- 4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1、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42、✦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 43、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 44、句意: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蹴:用脚踢。
- 45、所恶蹴尔不屑穷乏者
- 46、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47、万钟于我何加焉
- 48、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 4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5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51、从前为了死也不愿接受,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死也不愿接受,如今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死也不愿接受,如今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 5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53、C王戎亦往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5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
- 55、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即是孟子对他主张的“性善说”的进一步辩论。
- 56、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 5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5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9、本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 60、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61、【别人施舍的东西我不要文言文】黄丽娟
- 62、其实自尊心人人皆有。我们要看准自己的位置,要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在众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众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 63、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就向那人道歉,但始终不肯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 64、▼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 65、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66、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
- 67、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高洁的人,不容半点玷污,尊严至上。“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引领。现在回头想想,黔敖何辜。本意救人,无意伤人,诚意致歉,最后却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反面人物。
- 6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 69、A.“人性是恶的”表述有误,《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舍生取义。选项错误;
- 70、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71、所恶有甚于死者
- 72、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 73、课内文言文精讲狂练《湖心亭看雪》
- 74、文段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75、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 7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 77、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78、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
- 79、③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舍入尼姑庵中。”
- 80、①从他从路边李子多少而判断李子甜不甜,可见他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说明他早慧;②从面对老虎,别人惊慌逃避,他却一点惧色都没有,可见他有胆量。
81、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 8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83、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 8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 85、您好!称号:比乞丐还穷任务NPC:蛮荒伐乞丐每天可以在代乞丐乞讨我从来没有施舍J给他日子久了就给了我一个的称号。具体要多久我不是很确定,总之不给钱就对了。任务NPC:蛮荒代乞丐给1J任务奖励:794700修为称号:馒头超人
- 86、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
- 87、“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 88、第二部分
- 89、简单来说就是劝世人守住本心,不要为了住豪宅、多娶几个女人、成为受人感恩戴德的人就盲目迷失于金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即不离本心。
- 9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9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92、与:通“欤”,语气助词,吗。
- 93、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孟子》,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 9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
- 95、给予对于停止,放弃
- 96、③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 97、【别人施舍的东西我不要文言文】①则凡可以得和者何不用也
- 98、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 99、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