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王维(优选101个)
2023-02-11 16:17:55
7693
- 1、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 2、《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 3、开元二十六年,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诗题一作《汉江临泛》。
- 4、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5、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 6、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7、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 8、诗:唐·王维图:清·高岑《千里江山图》
- 9、【汉江临泛王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10、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11、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12、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 13、首联从大处着笔,气势非凡,将相隔千里之画面,纳入一览,勾勒出汉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雄壮的基调。颔联写山光水色,作为画的远景。颈联“浮”与“动”二字画龙点睛。尾联言尽襄阳美好风光,欲留与山翁共醉方休。
- 14、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 15、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 16、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17、孟浩然《留别王维》
- 18、汉江又称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汉口和汉阳之间流入长江的长江最长支流。长1532km,流域面积43万km襄樊市以下旧称襄河,有褒水、堵河、任河、甸河、丹江、唐白河等诸水汇入。上游经汉中盆地,水量丰富;中游丹江口以下为平原;下游迂曲流缓,与长江间河港纵横交错。汛期洪水与长江洪峰相遇,水泄不畅,极易泛滥。建有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汉北大型排涝工程,干流上建有石泉、安康水电站和丹江口水库,支流上建有石门、黄龙滩等水库。
- 19、漢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 20、沈佺期《杂诗》
- 21、【汉江临泛王维】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 22、远望汉江,在古楚之地与“三湘”之水相连接,又与长江各条支流汇聚合流于荆门。浩淼的江水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地之外,山色苍茫,忽隐忽现,若有若无。依稀可辨的城邑在前方的江水中上下漂浮,汹涌澎湃的波涛使远空也为之震动。襄阳这风和日丽的日子,要留与我和山翁醉酒赏景。
- 23、
- 24、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 25、王昌龄《塞下曲》
- 26、张旭《桃花溪》
27、李颀《古意》
- 28、②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直写汉江景观,气象壮美,出语雄伟有力,所写之景亦真亦幻,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如同意境幽远的水墨画,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 29、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 30、《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 31、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
- 32、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 33、
- 34、王维《归嵩山作》
- 35、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 36、唐诗鉴赏‖王维:桃源行
37、王维《杂诗》
- 38、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
- 39、张九龄《望月怀远》
- 40、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 41、
- 42、王维《老将行》
- 43、人在旅途、唯美古风、乡土味等栏目
- 44、山翁:指晋代山簡、竹林七賢山濤之子。曾任征南將軍,好飲,每飲必醉。
- 45、三湘:潇湘、漓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 4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7、李颀《琴歌》
- 48、品完《汉江临泛》,不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性格,那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啊,而这也是王维所喜爱并为之陶醉的。
- 49、卢照邻《元日述怀》
- 5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51、张九龄《感遇其一》
- 52、漢水流經楚塞,又接連折入三湘;
- 5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 54、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55、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 56、说到“汉江”,我们一般都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汉江”更是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汉族”的“汉”字源自“汉朝”,“汉朝”源自“汉中”,而“汉江”是“汉中”流出的江;这只是其更神奇的是,在汉江流域的“青龙山”一带发现了大规模恐龙化石群,这似乎印证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而这一带出土了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堪称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老祖宗了。另外,“炎帝”的故乡和“女娲补天”都在汉江流域,据说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河流是相通的,这条地上的河流就是“汉江”。
57、我願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58、奇石一般出产在:一河道里,如黄河石、三峡石;二开采矿及矿洞如熔岩、矿物晶体、玛瑙玉等,三是地表,如风砺石,奇石资源在没有热起来之前比较好找,一旦一个石种发现,10之20年就资源告罄了。汉江奇石应该就在汉江中上游资源丰富些
- 59、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 60、三湘:漓湘、瀟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內。
- 61、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 62、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 63、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 64、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裹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 65、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66、崔颢《行经华阴》
67、汉江流域是中华的大粮仓,沿途有不少郡县。有些赏析把“波澜”解释成“大浪翻滚”,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前面说了,汉江中游河道宽阔,她的确是一条性情温顺的母亲河。宽阔的江面是不存在什么惊涛骇浪的,这很类似“洞庭湖”,不禁又让人想起孟浩然那著名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平湖缓江的水波是比较平比较宽的,看起来就像是天地在摇,倒影在晃,于是有了王维的“动远空”,孟浩然的“撼岳阳”。
- 6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 69、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70、
- 71、王昌龄《采莲曲》
- 72、王昌龄《闺怨》
- 73、✦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 74、楚塞:楚國的邊界。戰國時這一帶本為楚地。
- 75、点“在看”,让更多人结缘↓↓↓
- 76、赏析王维说,沿途经过的郡县,就像是浮在了前头的水面上;江面泛起的波澜,摇动着远方的天空。
77、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78、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7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 80、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 81、字词典故“郡邑”:“浦”:
- 82、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83、孟浩然《春晓》
- 84、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85、
- 86、不知道王维此次的汉江之行,孟浩然还在不在世,如果在的话,那么这里的“山翁”就不仅仅是“山简”的典故了。因为襄阳正好是孟浩然的故乡,孟浩然也长期居住于此。这么好的风日,如果孟浩然在,王维肯定是要留在这里,与老孟这位“忘年交”一醉方休的。
87、襄阳:今属湖北,位于汉江中流。
- 88、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 89、字词典故“襄阳”:“山翁”:,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留醉与山翁”:
- 9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
- 9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92、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93、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 94、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95、汉江是比较平缓温顺的,与荆门山那里的长江水是完全不同的。人说“荆门山”前的江水:“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而汉江的中游,河道宽阔,江水缓流,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加之人们传说这汉江水就是与银河对接的那条河流,所以王维说这里的江流是天地之外的。她在青山之间静静流淌,烟波中的青山在水色里,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眼前一切,宛如仙境。
- 96、“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97、“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98、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99、①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思接万里,实因出眺江水远去展开的联想,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 100、孟浩然《早寒有怀》
- 101、唐诗鉴赏‖王维: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