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99个)

  •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这样的美丽风光之下,似乎鸟儿都格外的欢快,诗人走到清清的潭水跟前,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觉得自己心中所有的烦恼、一切的世俗杂念都一扫而空了,诗人顿时觉得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 2、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 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 4、《历代诗话》里说这首诗: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相、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朝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两字,安得不为一篇尽善!这首诗写得清新,通篇写景,语言朴素,动静相宜,格律变通,写来一片隐逸情趣,或许也只有常建这样的诗人才写得出。王维的官太大,所以诗写得自是高妙;孟浩然没有当过官,所以写得平
  • 5、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 6、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 7、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 8、初日照高林。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 9、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 10、mm0127m@1com
  • 11、“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12、“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14、符合题目意思的成语只有一个:曲径通幽:释义: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出处: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例句:或曲径通幽,吸取精华,或发现疑点,窥出纰漏;此乃思维进入多向性、多维性、多变性的可贵征兆。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近义词:幽静山谷。反义词:繁华闹市。
  • 15、【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恬静,而且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
  • 16、《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17、全诗基本近于白话,说是律诗,偏偏三四句又不对偶,说是古诗,其余又合乎诗律,这该算是一首介于古诗和律诗之间的诗,或者说是用律诗手法写的古诗。诗意也简单: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高高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的小路弯弯通向幽深处,寺内禅房前后花木繁茂森然。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心地空明。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下来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18、此时好像才明白为何禅堂又叫“选佛场”,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扔进去,经受种种约束的锤炼,打磨掉内心里积累的妄想执着,最后脱胎换骨,从中选出开悟的佛。
  • 19、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
  • 20、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 21、古来亦有许多高僧尝过禅林孤寂,选择出尘入世,在最深的红尘参禅。秦楼楚馆亦可以成为菩提道场,歌舞是梵音,酒肉作素食。那是因为他们的心早已清净若水,再无任何的欲求可以将其困扰。人生若流水,心在流水之上,身处流水之下。年华流逝,一去不回,而思想却随光阴沉淀,愈积愈深。一个不受物欲捆缚的人,才可以超越自我,度化别人。
  • 22、山高猿秋急,天静鸿雁鸣。

  • 23、每年冬季的禅七法会,是禅宗道场例行的重要活动。师父早早定下了药山寺的禅七时间:从农历十一月十五一直到腊月初接连打三个七。一想到这整整二十一天都要在禅堂里度过,一支香接着一支香地静坐,从早到晚,我的心和腿就同时退缩起来。
  • 24、“破山”并不是破败的山,而是确有其山,在现在的江苏常熟。寺,指的是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而成的,到了唐代,兴福寺已经算是古寺了,所以诗人说“古寺”。
  • 25、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 26、上一篇:他的诗出色到李白不好意思为热爱的黄鹤楼题诗
  • 27、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 2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光是读来,眼前就会有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而且幽僻之所,非高僧
  • 29、最后一个七如约而至,又能走进禅堂一心用功,此时倍感珍惜。
  • 30、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 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 31、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 32、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应该马上收藏本篇,第一时间给你的子女看到读到,这既是对古诗文的鉴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成为他们向上和向善的动力。

  • 33、禅房:僧侣诵经打坐的屋舍。
  • 3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 35、《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 3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 37、野桥曲折渡千回,古寺悬知水面开一夜寒声喧客枕,却疑风雨转山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38、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 39、【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禅房花木深”的上句是“曲径通幽处”,出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全诗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原文: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40、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 41、是曲径通幽处答案补充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 42、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望采纳!!

  • 43、乐道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208号新长江国际裙楼二层2室,三阳路轻轨站旁
  • 44、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 45、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46、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 47、沿着清幽的小路慢慢走去,却发现一处禅房,素朴清雅,门扉紧闭,经声如訇,不知道是哪一位师傅在做早课。禅房周围,野花盛开,十分繁茂,高低错落,姹紫嫣红。因为花木众多,禅房更像是花房。原来寺院还有这样一个静谧而美妙的所在!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秀丽的山林景色不光是人类喜欢,更是鸟儿的天堂。鸟儿展翅飞翔在大自然的怀抱,它们的翅膀掠过树顶,飞过山巅,从高处俯瞰山林之景,寺院之古,天性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是飞翔的鸟儿成就了美丽的山色,还是美丽的山色成就了自在的鸟儿。那一潭碧水,如一面明镜,人心的复杂仿佛可
  • 48、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 49、△本期朗读者:彦儿。点击报名:朗读者|招募
  • 50、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中赏评道: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象、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朝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两字,安得不为一篇尽善!
  • 51、护七远比我想象的要辛苦,除却斋堂、客堂、禅堂和水房的来回奔波,想要照顾好每位同参道友,最考验的还是一个人的细心程度。茶水的品类、水果的凉热以及茶点的搭配都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大众喜好随时变化,稍一疏漏,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引发用功者身体上的不适。此外,我还每日抽出休息时间赶去禅堂坐早晚课香,晚间听师父开示《信心铭》。
  • 52、三七圆满之日,师父以一句药山禅师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来供养大众,告诫我们既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清晰的正见,又要重视在生活中耐心陶冶人品。

  • 53、山光悦鸟性。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 54、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
  • 55、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曲径通幽处。出自唐朝诗人常建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朝代: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常建,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进士。
  • 56、常建,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进士。
  • 57、常建隐居鄂渚的西山,过上了他盼望已久的闲适的生活,但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
  • 58、第一个七结束了,师父询问我用功情况,我如实回答,师父只说慢慢来,久坐必有禅。师父又问我接下来的两个七作何打算,我一念只沉浸在禅堂用功之中,早把自己要发心护七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此刻经师父一问,羞愧心顿生,忙说:“我希望能护一个七。”师父说:“好啊,第二个七就由你来照顾大家的茶水点心。”我亦欣然。
  • 59、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 60、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 61、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 62、据说大文豪欧阳修极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当然是因为这两句胜在“意境”,爱到极处,甚至亲自到山寺去体验,想要依意再写一联,但苦思数次,依然不能得,“莫获一言”,深知“造意”之难,可见常建这两句写得精绝。唐诗史上,多的是一首诗就扬名的诗人,比如张若虚,比如崔灏,常建有此诗,足可诗坛留名。

  • 63、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排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6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65、曲径通幽处。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作者简介: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题破山寺后禅院唐朝: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66、唐玄宗晚年穷兵黩武,积极推进“开边”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给黎民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常建对此持批评态度,写下了《塞下曲四首》:
  • 67、第二个七小解七时,师父以茶话解疑的形式详尽开示了药山禅师的公案以及参药山禅的用功要点,我心里的疑惑随着倾听一次次的问答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 6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翻译: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69、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 70、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71、诗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72、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 73、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形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我们熟知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均来自于本诗,可见本诗的写景手法、艺术力、感染力之源远流长。
  • 74、组诗里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 75、唐代诗人常建所作《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 76、很多人不知道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却知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感觉浅显而又回味无穷,有禅意,有悠然,有宁静,有一种精神上的纯净怡悦。在《红楼梦》中,宝玉为大观园题写的第一个匾额,用的就是“曲径通幽处”一句,还难得的得到了他父亲贾政的满意,可见曹雪芹对此句的钟爱。
  • 77、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
  • 78、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 79、不久常建就辞去官职,西返武昌樊山。他特意绕道石门山,在王昌龄入仕前隐居处夜宿。触景生情,写下在盛唐就已传为名篇的《宿王昌龄隐居》:
  • 80、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不好,只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通到幽静的地方。加上“禅房花木深”容易使人眼前浮现那种幽静的小树林及其中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更能显出禅房的远离喧嚣的幽静。而“小径”完全达不到这种效果
  • 81、不好,只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通到幽静的地方。加上“禅房花木深”容易使人眼前浮现那种幽静的小树林及其中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更能显出禅房的远离喧嚣的幽静。而“小径”完全达不到这种效果
  • 82、常建,后游历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 83、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 84、▷月落乌啼那是千年的风霜|诗词往事
  • 8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清晨登山入寺,显然是专程来游寺院的,一大早就出发了,清早的太阳照在高高的树林之上,这里的“高”,有两个意思,一是地理位置上的高,寺在山上,树林掩映之中;一是对寺庙禅院的赞颂,因为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地方为“丛林”,这里说“高”林,显然意含称颂礼赞的意思。
  • 86、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8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其营造出的意境是千古以来东方庭院设计的最高目标。——纯道题记
  • 88、我打定主意发心护持禅无论是去斋堂淘米洗菜,还是日日打水煮茶,或采来漫山的野菊花晒干供大家饮用,或守在禅院门前护持道场清净无杂……这些都是我愿意做的,而且净慧长老都说了,修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看,不一定要到禅堂里才能修禅嘛!
  • 89、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 90、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
  • 91、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
  • 92、有时候,也想学某位僧者,在红尘中禅定。晨起时,泡一壶清茗,点一炉熏香,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静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一只鸟雀栖在窗边,不鸣叫,似在遥想某个远方的故知。待到茶凉却,香燃尽,我心绪一如初始,并未参得什么,但我深知,这个过程没有纷扰,不思尘念,就是一种禅定。

  • 93、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回荡轻舟。
  • 94、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
  • 95、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 96、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97、唐代诗人灿若辰星,有些当时很有名气的大诗人,今人已经不太熟悉了。人容易随着岁月流逝被淡忘,优美的诗句却不容易被岁月湮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能说出作者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 98、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 99、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传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