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精选101例】

  •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翻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词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
  • 2、下片继续回溯昨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肃杀,尽凋碧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断天涯。
  • 3、我很高兴李先生给了我表扬,但现在想来,只有“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才有“第三境”,我何人也?哪来此境?至于“第一境”,李先生在总评时似乎没有对同学们的作业做什么介绍,我对此亦无印象。
  • 4、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 5、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无望的情况下,詩人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之感。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 6、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 7、“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8、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 9、西南联大,政治气氛和学术气氛一样浓重。进校不太久,就碰上由联大学生带头的倒孔运动。据说身为行政院长的孔祥熙从香港带洋狗乘飞机到重庆,国难期间,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自然引起学生的愤怒。可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白天游行示威,晚上却照样自学到深夜;白天在大街上高喊“打倒孔祥熙”,“要民主”,晚上在宿舍里交谈数学方程式和“边际效用”,还学着陈先生的腔调,故意拖长了声音:“marginalutility”。在西南联大,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两位北大旧交,似

  • 10、一等两等,还不见刘先生的身影。有人说:刘文典可能抽大烟还没有下床;有人问:刘文典是不是被蒋介石传召去了?超过预定开讲时间半个多小时,刘文典总算姗姗而来,嘴里叼着一支纸烟,吞云吐雾,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大家席地而坐,鸦雀无声,静候刘先生开口。
  • 11、“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 12、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 13、晏殊生了七八个儿子,最小的叫晏几道,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词比他爹写得还要好。这小晏也是个多情种,“宝宝念诗”念过他的《鹧鸪天》:
  • 14、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15、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16、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 17、就像贾岛的推、敲。虽有韩文公街前定案。疑议争执也千古不绝。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清幽声动的意境各有微妙。望尽和望断天涯路也一样。在于心境。
  • 18、“兼差”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很多同学在外面“兼差”到深夜,归来后还伴着一盏油灯,复习功课或读些课外读物,第二天清晨,照样“闻鸡起舞”,吃点稀饭加咸菜,便夹着书上图书馆。
  • 19、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20、支持单位: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西湖诗社
  • 21、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 22、说尽沉浮无限事,殷勤再劝离盅。明朝挥手又西东。天涯常阻隔,漫道比邻中。
  • 23、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 24、“彩笺”和“尺素”是什么意思?
  • 25、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 26、他的系主任办公时间是早八时到八时半,我们同学找他签字,早去一分钟,他的办公室门紧闭,一到正八点,他从门侧走出来开锁,办公用品都是前天晚上准备好了的,办起事来极快。过了八点半,如果想请他签字,他便用大拇指指向背后,眼看手表,不言不语,意思是要我们看他背后的钟,办公时间已过。他的手表和背后的时钟似乎也是经他校准过的。陈先生的风格对我们这个只讲“差不多”的民族传统来说,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位良师。我们经济系的同学都很敬重陈先生,大家谈论到他刚20岁出头就拿了美国的博士,得过Goldenkey(联大学生平日交谈中往
  • 27、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28、雷先生学识渊博,语言生动,讲课完全脱离讲稿,年代与历史事迹记得烂熟,还贯穿着一些深刻的思想,令人回味。我的许多历史知识是从雷先生那里旁听得来的,至今不忘。雷先生是史学界一代宗师,终生没有像吴先生那样为官。据说,雷先生在解放后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学者的命运,往往不是与他的学问大小相对应的。
  • 29、遥听南去雁。细数残花片。何处寄乡愁。轻纱遮泪眸。

  • 30、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联大规定,“大一国文”、“大一英文”是全校的必修课,“逻辑”、“中国通史”、“西洋通史”是文科生必修课。文科学生还必修一门理科的课程,我选修的是化学,但我对化学最无兴趣,其中的实验部分,我经常旷课,考试得零分,以致整个化学成绩不及格,一直到四年级时选修微积分,才算满足了学校规定的要求。
  • 3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联大规定,“大一国文”、“大一英文”是全校的必修课,“逻辑”、“中国通史”、“西洋通史”是文科生必修课。文科学生还必修一门理科的课程,我选修的是化学,但我对化学最无兴趣,其中的实验部分,我经常旷课,考试得零分,以致整个化学成绩不及格,一直到四年级时选修微积分,才算满足了学校规定的要求。
  • 32、这是晏殊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大意是描写一位女子在秋天的早晨思念远方的情郎。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外的菊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晓烟之中,兰花上也凝结了露珠。这本是秋日常见的景象,而烟则云愁烟,露则曰泣露,则是女主人内心的悲苦在外物上的投射。
  • 3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 34、还记得有一次孔祥熙到昆明,据说原想到西南联大作一次讲演,但又不敢,改到云南大学,云大与联大只一道破土墙之隔,西南联大的同学闻讯后,成群结队,蜂拥而至,先占领了云南大学大讲堂最前面的地盘,大讲堂没有座位,学生们都是站立着的。孔祥熙尚未露面,一片怒吼声已经震撼了全场,他的侍从黄仁霖把手指插在口内,吹了一声长长的口哨,想借以压场,同学们更加愤怒,高喊“流氓,流氓”!孔祥熙出场了,一站到台中间就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姓孔,孔子的后人呀!我也是个教师,当过小学教员,还兼校工,摇过铃,让学生上课……”
  • 35、大老爷们写闺思闺怨,居然如在现场,活灵活现,直抵人物内心深处,在当下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在当时的文化圈中,这是很常见的,欧阳修、苏轼都有。再往前,唐朝男人写闺中之事的更是多了去了。最俗的莫过于中唐时期朱庆馀的这首:“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不看此诗的题目,还以为是小夫妻你侬我侬呢。当你看到《闺意献张水部》这个标题之时,估计昨晚喝的路易十三和拉菲都要吐出来了——原来这是朱庆馀在科举前呈给张籍的诗。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 36、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词为:
  • 3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喻人生三境的第一境,取自宋朝晏殊的词《蠂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几句词用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寥阔高远的意境,暗喻人生迷茫之时,当开阔心胸,展望前路,一洒落,一悲壮的人生体验。
  • 38、年秋,我和一位同时考取联大经济系的中学老同学同坐一辆“黄鱼车”,途经贵阳,走了七天七夜,才到昆明。山路崎岖艰险,虽非蜀道,却比蜀道更“难于上青天”。我们两个人一路上尽发感慨:“大学之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 39、“大一国文”的课本中选有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给我印象极深。“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李先生讲完三种境界的内涵之后,留下作业,要我们思考,自己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境界,并写篇短文交给李先生评阅。

  • 40、此词写深秋怀人,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 41、网上相知三五载,而今方识尊容。言行常见古人风。淡如陶令菊,雅似蔡生桐。
  • 42、苏轼《蝶恋花》: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 43、我的化学老师著名教授严先生就坐在我身旁,我小声问他:“严先生,您怎么也来听红楼梦呀?”答曰:“我学化学的,怎么就不能来听点红楼梦呀?”问得我哑口无言,又觉得他的话很值得玩味。好不容易刘文典开了口,第一句话:“啊啊啊!你们各位都是林黛玉、贾宝玉呀?”全场哈哈大笑。严先生早已等得不耐烦,便应声回答说:“什么贾宝玉、林黛玉的,都是大混蛋、小混蛋!”其实,他是为了泄愤,骂刘文典的,他的声音很小,估计没有什么人听见。
  • 44、好在联大往往是同一门课,几个教授开设。和吴先生同学期开设的通史课,是雷海宗教授的“中国通史”。他的课堂上总是门里窗外都挤满了听众,原来是旁听的人太多。我们同年级的同学,谁选吴先生的,谁选雷先生的,不知为什么不是按联大的惯例,由我们自愿,而是由主管部门分派下来的。我被分到吴先生名下,只好经常去做雷先生的旁听生。
  • 4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46、译文: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 47、“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 48、“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最断人肠,然而又无可奈何。
  • 49、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50、意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51、过片因王国维的引用而成为千古名句。王国维所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5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 5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54、翻译: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 55、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委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 56、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 57、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时,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心远辽廓,放能随光阴的脚步步入人生的佳境。
  • 58、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59、社会系的“人口调查”之类的课程,特别是其中一门课是老师带领我们同学去妓院搞调查,令我厌烦。正好这一年选修了贺麟先生的哲学概论,这是一个转机,我在“望尽天涯路”的迷惘中,终于追寻到了一条我终生以之的道路。

  • 60、这首词写深秋怀人,是晏殊的代表作之宋词中的名篇。特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经用这一句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界。
  • 6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文学体裁是词,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
  • 62、不久前我们刚刚谈过北宋牛人范仲淹,但是说起宋词来,有一个人更绕不过去,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培养了一批牛学生,还生了一个牛娃。他自己也是牛娃,“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十四岁,一般的孩子还在忙活中考呢,他已经进北大少年班了。他叫晏殊。
  • 63、张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年—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自1952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黑格尔著作集》中文版主编。出版著作20余部,在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有《天人之际》《北窗呓语》《境界与文化》《归途:我的哲学生涯》《中西文化与自我》等作品。
  • 64、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65、所以整体来看,这首词是写大户人家的小姐的闺思呢——当然,宋词里闺怨、闺思,并不一定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词为艳科”,尤其是文人词,本身就是在灯红酒绿、浅斟低唱中生长起来的。一般男性词人的词作中,其女性主人公多为秦楼楚馆的歌儿舞女。这事儿不能说太细,你懂的。
  • 66、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67、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68、这三句笔造境深邃,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早已成为描写人生境遇的千古佳句。
  • 69、朱淑真《蝶恋花》: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 70、这句诗应该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源自宋代著名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71、和晏殊有交集的词人不少,一代文宗欧阳修、一代名臣范仲淹、韩琦、王安石,都出于他门下。名相富弼,是他的女婿。晏殊举荐贤能、提携后进,是值得称赞的,但唯独对柳永例外。据说柳永惹恼了宋仁宗之后,去找过位高权重的晏殊,希望看在大家都是写词的面子上帮衬一下。晏殊说,切,你是写“针线慵拈伴伊坐”的,我是写“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咱不是一路人。柳永嘿嘿一笑,从此再也不找他了。我估摸着,晏殊不愿意帮柳永,主要还是因为大领导发过话,与词是不是一路没有半毛钱关系。晏殊也风流,只不过他因贵而富,能家中蓄妓,宴饮作乐,不会像柳永那
  • 7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南联大的校址位于昆明城西边缘,校园前门,一块大横匾,“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个大字,赫然而立,令我俩肃然起敬。我俩笑着说:“总算经过大学之道,走进了大学之门!”
  • 73、末两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望尽天涯路而不见,有意要写诗写信给你,但山长水阔,我哪里知道你在何方呢?望而不得,乃至欲寄书信诗笺亦不可得,把悲剧意义又深化了一层。
  • 74、白话文释义: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 75、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慑,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 76、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 77、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 78、罗幕是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 79、这首词塑造的主人公是一名女性,细腻敏感,但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让我们读到了晏殊内心的力量。

  • 80、诗君好,请解释一下“蝶恋花”?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8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82、话说回来,从晏殊词中读出大户人家的富贵气,这就对了,人家的词集叫《珠玉集》,珠圆玉润,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晏殊虽出身贫寒,但入仕后生活富贵奢华,做诗词文章时,也要带着“富贵气”。但妙就妙在他写景状物不堆砌锦玉之句,却能把环境写得充满富贵气象。人家写富贵气是赤裸裸地,金啊,玉啊,就像土豪穿金戴银还包一口大金牙一样。晏殊非常鄙视,说你这是要饭的,还没有经历过富贵呢。你看我写的,“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一句金玉锦绣之言,可是你们“穷苦人家,可有如此景致?”——这就
  • 83、从中学到大学,就像乡下人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花样多,什么都新鲜,都神秘。这系、那系,这样的课程、那样的课程且不说,新生谈论最多的是:他昨天见到大名鼎鼎的冯友兰,满脸大胡子;我今天见到数学天才华罗庚,一跛一瘸;忽而看见一位长袍长袖的教授模样,就猜想可能是北大的;忽而又见到一位西装革履的教授模样,就猜想可能是清华的。总之,眼花缭乱,充满了敬仰之情,以考入这样的大学而自豪。
  • 84、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 85、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86、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87、今天学习的是晏殊的《蝶恋花》,此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 88、第二种境界是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89、春闺留守谁言苦。芳龄嫁作他方妇。岁暮也奔波。别情今奈何。

  • 90、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 91、联大校门前的一侧,是校本部的内墙,也是同学们最爱聚集的热闹区,各式各样的海报和小广告都贴在这里,联大的几次民主运动也都从这里发端,颇有点像今天北京大学的“三角地”。有一天,我从这里路过,见同学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谈说着,一打听,原来是刘文典当晚在昆北食堂讲《红楼梦》;找海报,真有其事,也不过是两三尺见方的一张破红纸。海报不起眼,却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关注。
  • 92、离讲前还有半个多小时,昆北食堂挤满了听众,时间越来越近,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只好换地方,连换两次,最后总算找到了一个露天大院,安顿了下来。听众焦急地、也静静地等待刘先生出场。
  • 93、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秋日燕子移家南国温暖之地,本是物候常有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因为罗幕轻寒,才不得不离去。而轻寒也正是女主人此时切身的感受。
  • 94、历史课就像化学课一样引不起我的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记忆力一向不好,而历史和化学都要靠记忆,一方面也是因为教我中国通史课的老师吴先生讲课语言干瘪,一上讲台就拿起讲稿遮住自己的脸,一直照念到下课,下课铃声一响,他卷起讲稿就走。念的内容又尽是些官制史之类的东西,一点故事情节也没有,他把一个本应是生动活泼、发人深省的课程讲得枯燥无味,令人生畏。吴先生在上面扯起嗓门念,我们在下面急急忙忙记,考试前总算有个死记硬背的依据。我
  • 95、出处: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96、这一幕惊心动魄而又带有喜剧性的民运场面,令我终生难忘。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这样的场面恐怕也只有在西南联大才能见到。可是,与此相对照,也还有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却同样轰动了几乎全校师生的学术场面,也让我一直把它当作西南联大的标志。
  • 97、“情到深处人孤独”,孤独还得排遣啊,想着昨天晚上一夜秋风紧,楼四周树木的叶子也应该飘零殆尽,登高远望,能看到我思念的人所在的地方吗?我想千里寄相思,可这彩笺小字,我该寄往何处啊。“平芜尽处是青山,游人更在青山外”,登高,只徒增了伤感罢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因意境苍茫,视野开阔,历来为人称道,王维先生更是把它作为人生三境界之凡成大志的人,都需要这样的经历,孤独,更有高处空旷的萧瑟,或许,人只有愿意去承受这样的孤独,才能有所作为。
  • 98、《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 99、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100、我念一年级时最感兴趣的是“大一国文”。“大一国文”共分26个班,按英文字母排列顺序,我那个班的老师是文学家李广田先生。李先生后来当过清华大学副校长,云南大学校长,在给我们讲“大一国文”时就有些名声。他讲课语言生动,爱与同学交谈。
  • 101、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扩展资料这首词是晏殊的代表作之词的上片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