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陈式太极拳发朋友圈说点什么

  • 1、青龙出水。
  • 2、中带钢绵里藏针钢柔并进、以柔克刚、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
  • 3、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始学太极拳以来,深受太极拳带来的好处。在漫漫人生岁月中,常经受各种挫折与烦恼,每到此时,会找一静僻地方,打一下太极拳,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冷静地思考,比较妥善地处理问题。太极拳让你学会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生活方式。记得学练太极拳的初期,老师常说:你们现在年轻,不觉得什么,等你们过了五十岁,就会发现学练太极的人与不练太极的人,就是不一样了。一晃间40多年过去了,已过古稀之年了,同代人在一起,坚持练太极与不练者,体质和精神面貌有着明显的区别,实践证明坚持太极拳锻炼确实能让人精神充沛,永
  • 4、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 5、物我两忘
  • 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6、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 7、学陈氏太极拳要想学到真东西,贪快是不行的。学拳最要紧的是先打好基础,以后进步就会快啦,像盖楼一样,基础没打好,楼盖得再高也非倒不可。”
  • 8、如封似闭;⑴两拳变掌,⑵两掌前按。
  • 9、背折靠。
  • 10、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 11、太极拳这丰富的宝藏正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2、温县陈小旺拳法研究会欢迎爱好者前来学习和探讨
  • 13、右连珠炮。
  • 14、裹鞭炮。
  • 15、在张老头看来,正确的身体和四肢的运行方式,正确的运用身体各部份在松沉的基础上吐劲,就是所谓的内功,就是所谓的内劲。那些空谈内力的人是永远练不出太极整劲来的,如果离开松沉条件下身体力量的运用空练什么气功,空谈什么大软大松,最终都会害了杨式太极,使杨式太极成为太极操。
  • 16、太极拳与其他拳种和运动最大的不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哲学指导思想,即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理论。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之间,万物都存在着一个阴一个阳互相转化的关系。大至天与地,大地沉浊阴暗为阴,天空明亮轻浮为阳。小至人的一个小指头,都存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太极拳的架子和推手,无处不存在一阴一阳相互转换和变化关系。所谓开合、虚实、动静、卷放等等都是太极阴阳不同表现形态。由于太极流派不同,强调的侧重不同。如孙式太极强调开合,陈式强调卷放,其实质都是阴阳变化。所以我认为只要真正掌握阴阳即虚实变化规律,在实践中会体悟到

  • 17、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 18、十字手收势;⑴两掌展开,⑵两掌上掤,⑶两腕交叉,⑷屈肘双分,⑸两掌下按,⑹收脚还原。
  • 19、要练好“松”,首先要解决对松得认识问题。初学太极拳时老师要求放松,思想上总将信将疑,心想“松”真能练出功夫来么?后来又受一种误导,“运劲要松,发劲要紧”的影响,结果,表面上看很松柔,实际上经不起检验,一与人搭手,就硬了。在长期实践中慢慢体验到练太极拳放松的重要,才肯下功夫去研究放松,追求放松。
  • 20、至于九曲珠嘛,是传统理论中,把肘、肩、膝、胯的八个关节与腰共成九个大的关节看成是可以圆的九个珠子,要求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散手,这九个珠子必须保持圆活,防止有些人一讲肘坠腰圈或肘定位之类的要求,就把这些关节固定的很死,反而变成了僵劲。一般来说,无论手上受到多大外力,代表肘的珠子都必须外身体外侧、偏后侧的方面圆滑运动,让小臂能够灵活转动化劲。在肘珠灵活且相对定位的,小臂灵活运转的情况下,对手加在你小臂上的力越大,小臂轻轻随劲一动他就越容易失去平衡。
  • 21、点击右上角→选择将内容“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22、倒卷肱。
  • 23、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两脚微微虚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的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 24、手挥琵琶;⑴撤步捋按,⑵左掌上掤。
  • 25、太极拳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当你学会一个或几个套路,从健身方面来说是有益的,然而从学术角度来看,还只能说你在宝藏的门口。只有真正进入宝藏之门,才会发现里面有这么丰富、巨大的宝贝。然而这些宝贝又非轻而易得,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探求。当今世界科学突飞猛进,而对人体自身却知之甚少。我们人的许多潜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掘。就是太极拳,还有许多现象说不清楚。如:“内气”,上面说过是能量,但科学依据呢?各说各的,无有定论。正如中医的经络学。“经络”是什么?国内外那么多专家都在研究,但到今天还是没有正确定论。
  • 26、白猿献果。

  • 27、左云手。
  • 28、扑面掌;⑴左脚活步,上右弓步,左托右按。
  • 29、杨式太极除了打击人的瞬间,一般不发明劲,基本上都把劲力隐藏在松沉的动作中,在不发明劲时,以松劲的各种太极劲走化,让对手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软弱无力,但接触起来却非常重。其实,在杨式太极看来,松沉走转也是发劲,只不过这个劲力不论快慢,都保持比较平稳运行,像抽丝一样,所以称为抽丝劲。而发明劲打击对手,则是由抽丝劲自然过渡,所以称为棉里裹铁。而发明劲的过程,就是把本来隐藏着的东西吐出来一样,所以称为吐劲或者通劲。
  • 30、如何分享陈小旺拳法研究会信内容?)
  • 五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口令词
  • 31、五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口令词
  • 32、释义: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
  • 33、岁可以练出太极拳的功夫。所谓的真功夫是什么呢,你是想健身还是练太极的推手,还是对抗?如果健身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20几岁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身体的机能,适应性很强,只要你找一个好的师傅,就可以把太极拳的韵味出来。如果你想练太极的推手,已达到简易的防身效果也不晚,但是需要人大量的喂招,因为对抗是人与人之间对抗,个人的练习是无法达到这种技术。如果你要练习达到与拳击散打泰拳的对抗,那还是别练太极了,太极在历史的发展中,现在已经是更多的倾向于养生和健身,实战对抗的体系不如现代的散打搏击其项目。
  • 34、对于如何练发劲。其实杨式太极的每个动作可以发劲,所以张老头要求他的学生以练单式为主,推手为辅,套路次之。
  • 35、海底针;⑴提腕按掌,⑵搂膝推掌,⑶右掌下指。
  • 36、雀地龙。

  • 37、内劲为太极拳第一门槛,如果搭手不能控人,说明练的东西和太极拳不沾边。
  • 38、披身捶。
  • 39、重心右移,左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左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 40、“松”要大松,全身松,每一块肌肉都要放松。如此强调松,其目的就是为了聚集内气。太极拳是一种“重意不重力”的拳种。练到一定程度,太极拳发人,不是靠肌肉的力量。而是把内气一瞬间发放出去,它的威力是很大的。这种内气其实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的获得首先靠身体的放松。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太极拳就是一种放松的功夫。
  • 41、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
  • 42、翻花舞袖。
  • 43、右左打虎;⑴撤步回捋,⑵右拳贯耳,⑶撤步回捋,⑷左拳贯耳。
  • 44、全身柔绵而有力地开始摆动,每一个关节灵巧地配合着,身心倾听着悠扬的乐曲,双手如同白云一般舞动着。
  • 45、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 46、抱虎归山;⑴落步穿掌,⑵转身合抱,⑶上步分掌。

  • 47、披身蹬脚;⑴歇步合抱,⑵分掌蹬脚。
  • 48、点击“添加朋友”→输入“cxwqfyjh”→点击“关注”。
  • 49、“聚”就是把内气聚集起来,“放”就是把内气释放出去。上面说过,“内气”是一种能量。那么如何培植、积聚呢?说得简单一个字“松”。
  • 50、谁说陈家拳不外传?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
  • 51、搂膝拗步;⑴提腕按掌,⑵搂膝推掌,⑶提腕按掌,⑷搂膝推掌,⑸提腕按掌,⑹搂膝推掌。
  • 52、左金刚捣碓。
  • 53、摆莲跌叉。
  • 54、白鹤亮翅。
  • 55、玉女穿梭。
  • 转身摆莲。

    56、转身摆莲。

  • 57、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其实,你只要体会到杨式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面非常容易。
  • 58、修炼太极拳与学练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书法,从描红印格开始,然后选择一本字帖,照样临摹,临到很像了,再换一本临练。二本字帖功法打下结实基础,然后才观摩各种流派的书法,吸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必强求像哪家字体了。
  • 59、云手;⑴右掌下捋,⑵右掌平按,⑶左掌平按,⑷左掌下捋。
  • 60、身体右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右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右前方45度方向。重心右移,收左脚,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然后再接着第4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 61、弓步栽捶;⑴提腕按掌,⑵右拳下栽。
  • 62、您好,当然可以的。武术有很多种选择,找一个喜欢的就好。习武的话少林寺武僧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望采纳!
  • 63、前面我们说了凌空壁立,实际上凌空壁立快速移动的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当打击手移动到敌手身前10CM的距离时,就到了该吐劲的时候了。吐劲时,肩部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你可以想象你的手掌或拳是一根钉子,而你的肩部是一把锤子,把进步、裹裆产生的力量通过松腰猛然转移到肩部,使肩部产生猛烈摆动,在松沉的基础上瞬间猛然发出极强的撞击力。这个劲力就是靠劲。可以用这个劲力直接打人,也可以用这个劲力转化或增强其它劲力。可以说,在吐明劲时,杨式太极的其他劲力都离不开肩部靠劲的支持,在肩从不
  • 64、中盘。
  • 65、几天后,小林很谦虚地问我怎么把拳练得慢下来。他跟着我练套路却发现他的速度总比我快,跟不上我的慢速。嘿,他还真算有点悟性。我决定教给他,因为他对我一直很尊敬,也很照顾我。我告诉他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那就是在练习中从身体每一个地方去找寻画圈、缠拧时在空气中遇到的螺旋阻力,阻力越大,你的内力和功力也就越大,你的内家的真正的缠丝劲也就练出来了,你打拳就再也不僵了!我这些话费了好大周折才让他听明白。最后,他让我写下来,他再去找徐某翻译,以便加深理解。几周后,小林很认真地给我鞠了一个大躬。他告诉我,他终于明白了陈
  • 66、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右脚收到左脚旁边。左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右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右横蹬。

  • 67、陈小旺拳法研究会QQ交流群:118716653
  • 68、神清气爽
  • 69、转身蹬脚;⑴两拳合抱,⑵提膝转身,⑶分掌蹬脚。
  • 70、揽扎衣。
  • 71、上步七星。
  • 72、给你的生活加点音乐元素
  • 73、【打陈式太极拳发朋友圈说点什么】太极拳练气功的拳法有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练的时候要配合呼吸与意念,伸展运动时,呼气并意念体内浊气从汗毛孔排出体外;收缩运动时,吸气并意念真气从汗毛孔进入体内;收功时意念真气收缩与下丹田。
  • 74、左氏。
  • 75、悠闲自得
  • 76、天道内劲太极拳原创文章总汇

  • 77、所谓“意”,就是思维活动,太极练意不练力。所以无论站桩或练架,都是以“意”指挥运动。肢体自己不能主动。是在“意”指挥的被动。“太极没有手,两脚空空走”就是这个道理。
  • 78、在柔和的动作中也藏着几分刚劲,双手握拳,转腿,向前缓缓冲拳,更让沉浸其中的我们觉得正在全神贯注地将混沌的天地分开,动作多么精确,到位,整齐。
  • 79、最近国外掀起一股研究悬浮热,人可以离开地面漂浮在空中。许多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假的,是魔术。也有科学家认为人体通过内部意念的激发,能形成一种高能量微波磁场,能和周围磁场形成互相排斥的力量,最终导致人体悬浮上升。悬浮列车也是利用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列车凌空的,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依此原理,太极拳的“凌空劲”发放是否有了科学依据。当然这是我的推测,但这为我们研究太极拳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80、我练拳注重脚底,而不太关注腹部丹田。我认为只要做到全身松开,上松下沉,把劲沉到脚底,会自然产生一种往上升腾感觉。愈沉脚底升腾的感觉愈强,劲力就愈大。
  • 左野马分鬃。
  • 81、左野马分鬃。
  • 82、近义词:稳若泰山、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 83、想想看,两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对了,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不要小看这个要素,这可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 84、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 85、高探马。
  • 86、其实,要体会到积柔成刚,只要专注练习“凌空壁立、撞击吐劲”两个要素就够了,凌空壁立就是以快速运转的抽丝劲积柔,也就是堆棉花。而撞击吐劲则是成刚,也就裹铁。把这两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是棉里裹铁,不知不觉中吐劲发人。

  • 87、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 88、【打陈式太极拳发朋友圈说点什么】退步跨虎。
  • 89、回到北京后,我在月坛公园里练套路时,碰到真心诚意想学好太极的人,我总忍不住想指导他们几下。因为一看他们打的一路,我就立刻看明白了他们还不懂怎么练出陈式太极的内家缠丝劲。同样,我考察一个人太极功夫的好坏,只看他如何打一路就可以了。很多人在那里拼命地练套路,可是他们练的永远是外家拳!因为他们或他们的师傅根本不知道缠丝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 90、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出现过几次“不测风云”,1998年遇上了车祸,经抢救活下来,不久恢复了正常。2010年5月晚间,我又被一辆飞快的电瓶车从背后撞成脊椎骨折,其后果可能以后要坐轮椅了。当时考虑动手术,在脊椎上装钢架,以后还要拆,而且其效果医生说不能保证。所以我坚持不动手术,靠自然疗法,就是躺在床上做内功,自我调理,三个月后,我就起来了。不到半年,我能自由行走了,而且能打拳,与人推手了。现今一切正常,与青年人推手,也不感到有什么异样。太极拳给我生命注入巨大的活力。
  • 91、所谓“虚”,就是肢体均不用力,每一块肌肉都放松。只有真正虚了,“静”也容易做到了,脑子及身体都做到了静,自然也能做到“虚”了。所以虚、静、松是个整体,不能孤立来看。这是培养内气的唯一途径。
  • 92、左单鞭。
  • 93、当你内气产生后,如何应用,这就靠意念的引导。“意”是指思维活动。在练架和推手中,内气听从意念指挥,要它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是内气流转。在推手时顺着对方接触点运动方向,引向自身虚处,同时自身脚底的劲力返回对方身上,对方即会浮起。很重要一点,自身的接触点不能有力,不能用肢体动作,而靠内气的催动,而且实脚要能提得起来,这些都是在意念的指挥下完成。太极前辈说:太极没有手,两脚空空走“,就是这个道理。
  • 94、杨式太极有拳打一寸之说,其实这话已经说明了杨式太极吐劲的距离,也就是10CM右左。也就是,在靠近对手身体的最后10CM吐劲,杨式太极吐劲时手伸出的距离也就是10CM左右。但这个劲如何吐法,许多人却不知道。
  • 95、许多时候,自以为自己身体已十分放松了,稍一遇外界刺激马上就僵了,这是因为实际上没松透的缘故。
  • 96、老师从不强调走架配合呼吸。而是自然呼吸。只是强调丹田内转。无形指挥有形。

  • 97、为什么推手为辅,因为推手的动用比较单调,动作的限制也较多,对于练习技击没有直接的作用。因为技击时,没有会按照推手的固定动作来和你打,那种把太极推手当成打手的看法是非常有害的。但推手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因为通过练习推手,你可以学到许多沉转走化和回身引带的劲路和技巧,这对技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练习推手有益,但把推手作为练习太极技击能力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在技击时,你能够有效打击对手是第一位的,而是否能够有效化解对手的劲力是第二位的。否则,输的只有你。当然,只有精通了推手里面的沉转走化,你
  • 98、右掩手肱拳。
  • 99、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 100、双推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