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一百零一句)
2023-01-31 15:52:54
9912
- 1、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为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其母开始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最后李锜谋反失败,郑氏入宫成为郭贵妃的侍女,后备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李怡为人持重少言,经历了太和、会昌两朝,更加沉默寡言,不被人看中。
- 2、所以这时候的李忱也被很多人盯上想要他灭亡,毕竟他的存在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皇子的继承之位,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穷无尽的财富权利的位置,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拒绝,可谓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之地;所以这时候的李忱知道自己的地位很危险,想要自保才有可能以后有机会进行反抗,所以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装疯卖傻,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认为和一个傻子还计较完全就是丢人的行为,也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
- 3、如果您喜欢野史、传说、神话故事,请关注公*众*号“民间历史故事”请在搜索公*众*号“minjianlishigushi”
- 4、所以,武宗又派了宦官仇公武去直接杀掉李怡,这个仇公武那其时是有权的宦官,心想着武宗体弱,估量快要死了,假如留下这个傻子,那么自个今后立他为帝,那岂不是大权独揽。所以没有依照武宗说的去做,将李怡从粪坑捞起来后,洗了洁净,送到了一处寺庙落发。此后李忱便远离长安,落发为僧,流浪全国,在此期间曾与另一高僧合写了一首诗:“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可见李忱的心中实是还有一番志向的。
- 5、从弱智儿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最后君临天下。唐宣宗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么,这极富遐想和传奇色彩的一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 6、第李忱在位期间,以法治国,不恂私情。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李忱非常宠爱优人祝茂贞,但当祝茂视犯法后,李忱仗杀其子,流放祝茂贞,毫不恂私情;另一名乐工罗程,也是李忱的宠臣,但当罗程犯法后,李忱杀死罗程。李忱用事实用群臣表明,宠爱不是纵容,一时朝廷肃然。
- 7、安史过后,河朔一带长期动荡。沙陀部本来弱小,却在各种机遇中又慢慢发展壮大,一直拥戴唐朝,也跟从唐军到处征战。像宪宗元和五年对付成德镇王承宗,元和九年讨伐淮西吴元济,穆宗长庆四年收服王廷凑,全都有河东沙陀部的与,功绩得到唐朝认可。唐文宗大和四年(柳公绰镇守河东,正式建议把沙陀部编入边塞官军,成为唐军后期最重要的一支蕃兵。
8、结果王宗实赶到宫内打算觐见,发现所有人已经开始嚎啕大哭,宣宗已经驾崩。王宗实忽然发觉上当,斥责王归长等人伪造圣旨,这一匆忙慌乱中当众对质,的确王宗实所指属实,形势陡然逆转。反而王宗实顺利上位拥立唐懿宗李漼继位,王归长、马公儒和王居方联合伪造圣旨,犯下的是大逆之罪,自然被杀。
- 9、唐武宗李炎最后横下一条心,他不想再煞费苦心地制造什么“意外”了,他决定一劳永逸地翦除这个潜在的祸患。
- 10、武宗李瀍是个连佛都该拆的主,他的忍耐够了,不搞什么意外了,直接命人把光王抓住,杀掉一了白了,管你是真是假都无所谓。
- 11、像魏谟出任重臣,早年与杨汝士、李宗闵、牛僧孺等关系密切,宣宗顺理成章地启用。魏谟也像祖先魏征一样喜欢谏言,李忱常叹:“魏谟有祖辈的风范,朕心极重他。”
- 12、于是,后来种种“意外事故”就频频降临到李怡身上。要么是和皇帝一起玩马球时突然从马上坠落;要么就是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要么大雪纷飞在与诸亲王随同天子出游聚宴畅饮回宫时,大家都醉眼朦胧,没有人注意到倒霉的李怡又一次从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了冰天雪地里,唐武宗料定这次“失足坠马”的光叔肯定是回不来了。
- 13、后来流浪汉还做了和尚,期间还写了一首很不错的诗,会昌六年李瀍病危,李忱偷偷回到京城,最后在太监的拥护下,居然继承了皇位,而李忱实际上是李瀍的叔叔,所有人都知道,在李瀍有儿子有兄弟的情况下,让一个傻叔叔继位,不过又是宦官们的一贯伎俩,弄一个好控制的皇帝,唐朝末年宦官拥立皇帝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 14、唐武宗李炎是唐穆宗的第五子,公元840年即位时27岁,,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第十三子,唐穆宗的弟弟。叔侄之间围绕皇权进行斗争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常事,其中又伴之以宦官弄权,,实在没意思。
- 15、李忱的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的侍女,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由于母亲地位卑微,李忱自然也得不到荣宠,只能孤独成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呆滞木讷。此后,无论哪种场合,李忱成了专门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 16、正如唐宣宗是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粉丝,对科举人才一般都很欣赏,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倾向任用文学人才,这也与李德裕用人看重吏治才干完全相反。从唐代到宋代,伴随科举繁荣的一大隐患就是,历来都推崇文章辞赋杰出的进士科。但是制度选拔的初衷却需要将人才放在各个实际的工作岗位,朝廷那么多部门机构运作,更需要有吏治才干的人。尽管能够将两者兼精的并不是没有,但通观下来,毕竟不能说普遍都有。尤其重要如宰相、尚书这种,越需要懂得吏治,纯粹文学杰出的人往往做不好这些职务,这一矛盾本身也是牛李两派矛盾的主要症结。
- 17、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李忱即位之后,忽然摒弃了弱智的假面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胆识、智慧和魄力。不但解决了为患长达五十年的“牛、李党争”,而且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最终还把沦陷于吐蕃人手里将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复,让晚唐天空呈现出最后一抹绚丽多彩的晚霞。
18、沙陀的首领最初是朱邪执宜和朱邪赤心两代,基本打下了声望。到武宗会昌三年,再次成为唐军扫荡回鹘的主力。从唐宪宗到唐武宗这几十年间,沙陀军活动范围毕竟还是在河朔一带的藩镇地区。可从唐宣宗新立的大中元年起,沙陀部参与守护盐州,追随唐军大破吐蕃论恐热和回鹘党项联军,他们就开始从河东到河西,渐渐超出本来的驻守辖区,成为护卫整个唐朝北方疆界的主要力量。虽然后来党项归服后也算西北蕃兵,并慢慢占据了一些地盘,但毕竟党项更偏远,而且态度要比沙陀显得诡谲。
- 19、当时李德裕主张招抚,认为党项还没有严重到出动大军讨伐的地步,毕竟征战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唐武宗李炎认为党项不羁,还是要征讨,开始筹备出征物资,结果会昌六年三月武宗忽然崩逝,最终落实下来就是大中元年守护盐州一役,由于唐军取得胜利,党项的势力暂时有所收缩。
- 20、李忱的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的侍女,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由于母亲地位卑微,李忱自然也得不到荣宠,只能孤独成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呆滞木纳。此后,无论哪种场合,李忱成了专门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 21、李忱从小就不善言谈,外表看起来呆呆的,给人一种不聪明的感觉。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李忱生了一场大病,突然之间有一道光照到他身上,他马上跳起来做出十分恭敬的样子,外人觉得他像“傻子”一样。
- 22、李忱登上皇位之后,完全就变了一个人,他行事非常果断,他在位期间只做了两件事,但是仅仅这两件事,便开创了“大中之治。
- 23、【唐宣宗李忱】正因为很多人忽略沙陀军从中唐宪宗到武宗、宣宗阶段的发展过程,以至于唐末五代好像忽然冒出一堆沙陀人物,自然感觉很突兀。所以看到后唐李存勖荒唐、后晋石敬瑭无耻、后汉刘知远无能,就会认为这些沙陀人只是在五代十国昙花一现,实际完全忽视了沙陀军在唐朝后期的历史,包括为什么沙陀部族会成为唐末五代重要角色的背景。
- 24、众所周知,接班的这位唐懿宗根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宣宗李忱努力维系了十多年的大唐社稷就此开始崩盘。
- 25、
- 26、唐宪宗死后,中间还有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其中穆宗是李怡的哥哥,敬宗、文宗、武宗都是李怡的侄子。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李怡一直是人们取笑找乐子的好材料。有一次,文宗宴请诸王。席间,所有的人都欢声笑语,只有李怡坐在那里,默默不语。文宗便拿李怡开玩笑,说:“你们谁要能把光王叔逗笑,朕便重重地赏他!”于是诸王各展才能,百般戏谑。但是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木头一样的李怡掀一掀嘴唇。众人见他那模样,越发开心。
- 27、这就是历史上的唐宣宗,史称小太宗,能和太宗并列,足见这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你不管再强,你都无法超越时代,唐朝已经是那个样子了,唐宣宗也顶多算是唐朝的回光返照吧,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当时跟唐太宗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所以很多人也就不知道他到底走做了什么。
28、唐宣宗时期,西北的部族势力已从回鹘变成了党项。回鹘在会昌年间基本瓦解,尽管有大部分回鹘到达河西地区,一时不够稳定。凑巧同时,吐蕃内部也出现问题,力量急剧衰弱。在这天赐良机之时,西面敦煌地区以张议潮、张议潭兄弟率众驱赶吐蕃,向唐朝遣使表达归附,李忱表示欣赏和册封,成为著名的归义军节度使。
- 29、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井喷般的爆发出来!李忱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并且宣宗本人极其重视科举
- 30、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亲王却止住了笑,这个亲王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李炎。他忽然想到,一个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不为一切外物所动,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测。他下意识地觉得,李怡很可能属于后者,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直透后脊梁。
- 31、《新唐书》说:“宫中或以为不慧。”《资治通鉴》说:“宫中皆以为不慧。”“不慧”是客气话。其实就是痴呆、智障,至少也是弱智。然而,正是这种“弱智”的印象,帮了李怡的大忙。
- 32、唐宣宗是以皇太叔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因此他十分重视皇位继承的问题。大中五年十月,有大臣提议“现在全国无事,这是臣下最为忧心的大事。”储君是国本,可是唐宣宗对此却不置可否,并未明确表态。原来唐宣宗有12个儿子,其中能成为储君的确有两位。
- 33、按照唐朝男人15岁结婚生育的惯例,假设唐文宗在15岁的时候、即长庆四年就生下次女西平公主,而唐武宗也在15岁的时候、即太和三年生下第五子昌王李嵯,虽然唐武宗不可能在15岁那一年就生够五个儿子,但为了剧情服务,就假设李嵯生提前出生了
- 34、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唐穆宗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贵的宗室亲王,怎么会在整个前半生都被当成傻子呢?
- 35、唐宣宗李忱原名叫李怡,他虽然是宪宗的亲儿子,被封为光王,不过却是庶出。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宫女,因此他的出生和成长都不被人注意。后来长着长着,大家才发现他有些呆傻。大家回想了一下,都觉得好像之前他并不是傻的,他变傻,应该是在那一次刺杀案发生之后。那次他入宫谒见懿安太后,刚好碰上有官人行刺,虽说这次事件有惊无险,但好像从那时候开始,这个光王就变傻了。大家于是认定,这个光王一定是被吓傻的。从此以后,这个李怡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被人嘲笑。
- 36、然而,所有知道他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仿佛一夜之间,历史的诡谲之手就把这位“弱智”光王变成了皇太叔,并一举推上了大唐王朝的金銮宝殿,又让他华丽变身成了大唐王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 37、唐宣宗李忱之后的皇帝是:唐懿宗李漼。李漼:简介:李漼被宦官迎立为帝。他是唐朝倒数第四个皇帝,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其即位后,虽然器度沉厚、形貌瑰伟、洞晓音律、犹如天纵,但游宴无度、沉湎酒色,以致政治腐败,唐朝政局更加风雨飘摇,亦导致大中之治的成果消失。历史评价: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写到,懿、僖当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悉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盖亦天人之会欤。史书记载:《旧唐书本纪第十九》,《新唐书本纪第九》。
38、大家可不要搞混淆了,唐宣宗不是唐玄宗,而是唐宣宗。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弟。唐宣宗李忱母亲,本身是镇海节度使的小妾。后来谋反不成被他爸把李纯纳入后宫伺候郭贵妃。也许是宣宗他爸爸去找郭贵妃的时候没找到,看到宣宗他母亲姿色还不错就这样被临幸,生下了李忱。李忱小时候,宫中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不聪明的小孩。在那个懂礼数的年代,他的侄子辈们经常欺负他甚至取笑他,嘲笑他,以他做乐!
- 39、尽管唐朝收复河西是一种象征意义,但张议潮、张议潭兄弟在事实上确实有巨大贡献,且归心唐朝也不是完全的虚假做作,当地百姓一直称颂他们的功绩,今天在敦煌156号石窟南壁仍然可以见到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 40、这样的出身,老爹死了皇位当然不会传给他,但就是这样,这个光王一直维持着自己傻子的形象,但有个人似乎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尽管只是一闪而过,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武宗李瀍。
- 41、这时候,文宗就拿光王开涮,说:“谁能让他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皇上说话了,那诸王顿时就来了兴趣,毕竟逗傻子玩也是一种娱乐,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
- 42、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 43、二百多年后,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
- 44、唐宣宗是个很有心机的皇帝,继位前认识到宫廷争斗的残酷性,有装傻嫌疑,但从其执政后的一系列表现和举措看,他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只有一件事是糊涂的,认为嗑药可以求长生,反而送了命。合计唐朝共有五位帝王炼丹吃药暴毙,还包括所谓雄才大略的太宗,因此这不能认定宣宗就是个傻子。
- 45、第李忱在位其间,其军事成就也可与唐太宗李世民类比,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在唐朝后期恢复天可汗的尊严,四方夷服。尤共是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此时重新归大唐所有,重震唐威。
- 46、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母亲郑氏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所以从出生后就不为人所待见,一直在孤独中成长,因此自小就显得呆笨木讷,被人讥笑,只有他的哥哥唐穆宗觉得他聪明,常抚其头说:“吾家之英物也。”
- 47、唐宣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因为唐朝在他的治理之下实现了“大中之治”。有关于唐宣宗这位皇帝,他的登基过程是较为曲折的。李枕是唐宪宗的儿子,但是由于他的母妃郑氏并不是很受宠的缘故,所以连带着他这个儿子也不算特别受宠。再加上李枕的性格比较沉默寡言,为此很多人都觉得他不聪明。介于这一印象,李枕没少被轻视。
48、尽管如此,李忱还是不能让他的侄儿皇帝,也就是唐武宗放心,总想置他于死地,幸好有一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救了他,将他暗暗送出宫逃往外地。
- 49、唐宣宗装疯卖傻三十六年实现晚唐中兴唐宣宗李忱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唐宣宗装疯卖傻三十六年实现晚唐中兴唐宣宗李忱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三十六岁登基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与英武,短短一年,就消灭了为患大唐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 50、对辖区内各族,归义军采取区别对待,已汉化者编入乡里与汉人杂居。像大中四年收复伊州,“因沙州册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吐蕃化较深者继承吐蕃制度,用部落形式进行管理,同时吸收头面人物加以笼络。另外,敦煌河西地区重视僧侣,像第一次去长安成功的使者就是高僧悟真,在长安广泛结交僧俗,还谈诗论文,留下很高的声望。
- 51、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 52、本来宣宗李忱继位不久将轩辕集流放岭南罗浮山,该地是源远流长的道家名胜。从东晋葛洪隐居修道开始,就成为南方道教一个中心,南方茅山派的发源地。等到大中十一年(宣宗又召还轩辕集入宫求教长生术。显然,唐宣宗也像太宗、宪宗、武宗一样堕入迷途。
- 53、五代十国风靡一时的花间词为何出现在四川?
- 54、
- 55、九皇子景灏天资聪敏,智慧过人,是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也是皇上心中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偷偷溜出皇宫的景灏在民间遇见了御史中丞柳苍山之女柳文香。
- 56、笔者仍存疑虑,毕竟,夏冠洲没有说明碑文何名,笔者也没见到原拓片。
- 57、唐武宗是文宗的弟弟。宦官王守澄等率禁军迎穆宗第二子李涵为帝,是为文宗。文宗卒,宦官仇士良立穆宗第五子即位,是为唐武宗。武宗死后,继位者是唐宣宗。唐宣宗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在武宗为帝时期沉默寡言。传说武宗怕他对自己的皇位有企图,所以想法想害死他。在宦官的帮助下,宣宗出游江表为僧。
58、偏偏这个时候皇帝来看病了,把李忱的动作看了个遍,一旁的侍从全部看呆了,他们慌忙地和皇帝解释,李忱生病烧坏了脑子,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忱一眼说,我这个弟弟啊,将来一定是我家的人才。说完就赏赐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可惜的是。皇帝坐了5年的江山就去世了,历史的命运也迎来了逆转。
- 59、每个朝代都有明君,就先说几个名气大的。西汉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东汉实现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刘秀;唐代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清代开创康乾盛世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和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 60、大中十年,宰相裴休与唐宣宗谈论朝政时,再次提出立储,没想到宣宗却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从此之后没人敢再提立太子之事了。但唐宣宗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因服用丹药,导致中毒,“疽发于背”。
- 61、唐宣宗在立储问题上的游移不定,导致其死后出现混乱局面,宦官集团重新抬头,将唐朝推入灭亡的深渊之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正是唐宣宗在立储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一代明主因一个错误决定,断送整个王朝!
- 62、当时是武宗后期,朝廷面临文臣党争、宦官乱政、藩镇割据的乱局。局面江河日下,李唐皇室亟待一个强有力的拯救者。“琼俊”面对着自己、宗室和帝国未来的命运选择。思考之后,他回复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63、谁知李忱一继位,眼前的李忱突然变得无比陌生,他神色威严,目光从容,言谈举止沉重有力决断政务有条不紊,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透明事理,睿智气魄,雷厉风行,发挥了一系列雷霆手法。李忱首先就按捺立他为帝的宦官实力,该杀的杀,该放逐的放逐,只关于他有救命之恩的马元贽手下留情,授了个虚职养着;对朝臣,打击权贵、外戚,贬谪李德裕,完毕牛李党争;对外大破北狄,安稳北方,驱赶吐蕃,收复河西,平定安南,都护南疆,抚平党项,安定西陲。历史上把这一期间称之为“大中之治”,称李忱为“小太宗”。给晚唐打上了一抹绝无仅有的辉煌亮彩!
- 64、唐宣宗李忱在掌握权力后,对“甘露之变”中百官昭雪,赢得朝臣和民众的支持。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从不用人为亲,李忱的舅舅郑光本来是节度使,但李忱认为郑光能力实在是不行,于是就将其降职,哪怕李忱老妈亲自来说情也不管用。他为了能治理好国家,特地向自己的偶像唐太宗学习,将《贞观政要》写到屏风上面,有事没事就过去读一读。
- 65、鉴于此,作为一心想重新振兴唐朝的李忱,专门拿太平、安乐作为反面教材来管教自己的女儿们,就是为了改变士族对公主的不良看法
- 66、【唐宣宗李忱】李枕出生于810年,在他出生十年之后唐宪宗逝世。身为唐宪宗第三子的李恒随后即位,但是在位仅五年左右便病逝,之后皇位由他的长子李湛继承。而李湛的在位时间更为短暂,于824年即位的他后来在826年的时候被宦官谋害致死。这之后,李恒的次子被拥立为帝,是为唐文宗。文宗在位期间一直受到宦官势力的牵制,因此感到不甘的他为此发动了“甘露之变”,结果事败。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唐朝皇帝再一次更换人选,更换后的人选为李恒第五子李炎。
- 67、根据《旧唐书·宣宗纪》中的记载,唐宣宗李忱是于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出生的,也就是公元810年的7月27日。当时唐宪宗李纯已经有了十二位皇子了,所以身为皇十三子的唐宣宗李忱并没有受到父亲的格外重视,再加上唐宣宗李忱的母亲当时仅仅是一个宫人,所以唐宣宗李忱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
68、二百多年后,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 69、宣宗是脑残帝,因而许多人拿他恶作剧。据记载,文宗李昂请客诸王,席上把酒贪欢,可宣宗仍然不言不语,文宗说:谁假如能让皇叔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一席话,世人一哄而上,可无论怎样说笑逗乐,宣宗仍然一副茫然发呆的表情。虽是如此,文宗弟弟李炎却很置疑,他想这家伙不会是不食人间烟火,要么就是心胸极深的人,假如这样,往后是咱们的死敌。
- 70、唐宣宗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可是这位唐宣宗有小太宗之称,那么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小太宗呢?这与两个方面有关。
- 71、他们似乎也才明白,当年唐武宗为何要灭佛;那首当年传遍京城的儿歌:
- 72、第二件事是减轻百姓的赋税。李忱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他关心天下疾苦,爱戴百姓。当时老百姓的负担是非常大的,为了缓解老百姓的徭役压力,他下令削减了赋税,因此也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 73、元和中兴是由唐宪宗李纯一手开创的唐朝的正轨时代。自中唐以后,唐朝就走向了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藩镇割据的影响,中央的权力被急剧削弱,地方藩镇的力量却日益强大,影响到了唐朝的统治,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因此在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便致力于削弱藩镇的力量,使得唐朝一度恢复到了正轨。
- 74、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再没有比唐宣宗更富有传奇色彩的了。他的经历,可以说几乎秒杀一切电视连续剧的胡编乱造。其励志与坚韧,更实在是我们当今青年人努力学习的好榜样。唐宣宗为什么传奇?因为他在当天子前的36年里,一直被人认为是傻子。但当了天子以后,却一下变得睿智气魄,雷厉风行,创造了晚唐历史上著名的“小贞观”,给晚唐打上了一抹绝无仅有的辉煌亮彩!
- 75、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光王李怡,从此离开长安,流落民间。后来的许多笔记逸史都称李怡隐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盐官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
- 76、河西的收复对唐朝自然有正面的意义,不过对唐宣宗个人的成就而言,又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反而唐宣宗对当时地方局势,大体采取包容和笼络态势,并没有多少积极振作的雄心,和唐武宗、李德裕相比完全不同。所以,后人不少研究者对晚唐局面的败坏,有一种观点就直接追溯到唐宣宗。
- 77、在位15年之后,50岁的宣宗病逝。他本人也成为了中晚唐十多个皇帝中,有善终的一个。
78、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 79、《佛祖统纪》:唐宣宗李忱剃发潜隐香严寺
- 80、当宣宗驾崩后,王归长他们合计伪造一道圣旨,打算派遣王宗实为淮南监军,轻松调离京师。原本王宗实并没有怀疑,准备好行囊就要出发。但有个手下起了疑心:“皇帝已经病了一个月了,中尉只是隔门问安,现在这么大的调动,不如亲自去见见皇帝再出京。”可以看出,当时宣宗对宦官的压制确实也算有效的,基本上颁布的诏令都会顺利执行。
- 81、会昌六年三月,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王朝没有储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李怡,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这不就是被所有人认为弱智的光王吗?
- 82、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元和五年他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唐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敬宗、文宗还小一岁。
- 83、
- 84、事到如今也真的应验了。可现在明白已经太晚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
- 85、今天我们要是完全认为轩辕集就属于坑蒙拐骗,可能又太过低估古人的能耐。当时许多人都称颂轩辕集确实身怀绝技,像著名诗人皮日休有《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还有当时著名道士吕洞宾也有拜会求教轩辕集的诗文,时间就是轩辕集入长安的大中十一年(见于《吕纯阳祖师传》。只不过今天人们普遍对这些有点玄幻色彩的史料会认为可信度不高,自然就得出轩辕集就是一个忽悠皇帝的骗子。
- 86、李忱即位天子这事绝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他即位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皇位能落到他头上。这和他母亲卑微的身世有关。
- 87、旧史渲染唐太宗积极纳谏已经颇为夸张,到唐宣宗处处标榜视太宗为偶像榜样,营造“小太宗”名号也自然突出他善于纳谏,其实很值得怀疑,李忱和唐太宗晚年一样有积极作秀的成分。
88、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忱也越来越聪明,但是为了在充满漩涡的皇宫中活下去,李忱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傻子”,处处表现得一副傻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忱成功地避过了皇位争夺。后来,唐武宗去世之后,宦官马元贽把持朝政大权,为了继续掌控大局,他将“傻子”李忱立为皇帝。
- 89、到大中十三年五月,李忱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仙丹有中毒反应,“病渴且中燥”,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当年八月,李忱就因丹药毒性发作而亡,享年五十岁。
- 90、九皇子,天资聪敏,智慧过人,深得皇上喜爱,也是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可谁知聪明成了祸害,他虽无意争夺皇位,却在皇位的争斗中被人暗害,庆幸的是被人及时发现救回了性命,可却失去了往日的聪明,成了一个傻子。
- 91、本身古代的皇帝对长生不老就有一点痴迷,而唐宣宗李忱本身身体状况就不好,所以便开始信那些江湖术士的话,让他们炼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希望能够借此长寿,但是那些“长生不老药”中含有的毒素是比较多的,唐宣宗李忱长年累月地吃着这些丹药,身体里的毒素越来越多,再加上国政实在是太劳心劳力了,所以就驾崩了。
- 92、唐宣宗李怡的父亲则是李纯即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的第11位皇帝。
- 93、太监反了天,对皇帝随意废立,还说杀就杀,大唐江河日下
- 94、一次驸马郑颢的弟弟得了重病,李忱让中使代为探望慰问。中使回来后,李忱问:公主可前去探望?中使回答说:公主在慈恩寺看戏,没有看见公主。李忱听后大怒,随后召公主进宫斥责道:小叔子生病了,你还在看戏不前去看望,简直不像话,公主听后后悔万分,表示再也不敢了。
- 95、因为在谁当天子宦官说了算的晚唐,被宦官救出来的“弱智”的光王,就成了新储君的最佳人选,让这样一个傻子坐在龙椅上,起码不必再担惊受怕。这年暮春,光王李怡在宦官马元贽等人的策划下,被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
- 96、唐宣宗李忱继位以后,为巩固地位,笼络人心,对李德裕进行恶意报复,任性反对,改变会昌年间一系列精简人事的策略。
- 97、
98、
- 99、唐宣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首诗却流传千古,其中一句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 100、跟外部势力那就没什么说的,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也就转向防御了,除了窝火之外没啥别的感觉,基本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就是这个样子,一锅乱炖的粥。
- 101、他虽然是宪宗的亲生儿子,后也被封为光王,但却是庶出,妈妈郑氏只不过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宫女。因为妈妈位置低微,光王李怡出世后天然享用不到别的亲王那样的荣宠,只能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孤独生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板滞迟钝,通常终日而不发一言。长大成人今后,这种状况不光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峻。以至于从小到大,他一向被视为“智障人士”。在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