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中【精选97例】
2023-03-16 19:24:41
8009
- 1、后人解释恕道,把这个恕字分开来,解作“如”“心”。就是合于我的心,我的心所要的,别人也要;我所想占的利益,别人也想占。我们分一点利益出来给别人,这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也就是恕。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孔门弟子中,子贡在事功上的表现,不但生意做得好,是工商业的巨子,他在外交、政治方面也都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他答复子贡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行之而有益,但很难做到的,就是“恕”。“己所不
- 2、要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4、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5、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7、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 8、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10、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昼夜、随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温故知新、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昼夜、随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能帮到你
- 11、
- 12、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
-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14、寓意: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 15、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 16、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成为圣人的目标。
- 17、)之:代词,学到的知识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20、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21、《论语》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 22、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 23、子zǐ贡ɡònɡ问wèn曰yuē:“有yǒu一yì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终zhōnɡ身shēn行xínɡ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ú欲yù,勿wù施shī于yú人rén。”
- 24、译文:曾子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 26、“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政治上,他反对使用强制性的刑法,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27、第六条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他乐观的情绪。多么贤德啊,颜回!”
- 28、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论语》中倡导的修养和为学之道。
2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30、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 3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32、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3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3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3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37、A、政治思想。以“礼”和“仁”为核心。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
- 38、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39、子zǐ曰yuē:“人rén而ér不bù仁rén,如rú礼lǐ何hé?人rén而ér不bù仁rén,如rú乐yuè何hé?”
- 40、这是孔子教导我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是本质,“文”是文采,“野”按包咸的批注,包咸是东汉的经学家,他注为“如野人”。因为野在《说文解字》里面是指郊外,就是乡下人,我们现在俗话讲“乡巴佬”,这是野。
- 41、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 4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4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4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4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47、“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 48、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9、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与人关系时要爱人。当樊迟问仁时,孔子说:“爱人。”历来对仁的解释众说纷纭,然而爱人是其基本的精神,是修己之学的根本。这里的“人”是一种泛称,是一个类概念,是超越了阶级、种族的局限。孔子认为“爱人”的具体表现和方法就是“忠恕”。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谓“忠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由己及人,人己对待。对己,要求“克己”;对人,要求“爱人”。二者统
- 50、因此,孔子不但明确提出“正名”的主张,而且还通过编修《春秋》,对种种违礼僭越的行为进行了讥刺贬斥。
- 51、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 52、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
- 5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5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孔子对弟子的告诫。做学问,学习,应将精进努力奉为头等大事,有机会就学,就机会就请教,而不要将饮食居所的事情太放在心上。
- 55、在自省与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养。
- 56、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 57、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 58、《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5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6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61、
- 6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 63、“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 64、【论语十二章高中】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 65、设计依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66、题目:《论语》十二章
- 6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68、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69、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在于他们用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才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
- 70、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的做法如下:
- 71、第二步,任务抛出,按照要求改编课文
- 7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73、比赛了找最常用的背一背就可以了,这种内容在高考的考点里一般只有填空,出上句写下句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读吧,用心的读。读原文再读
- 74、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7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76、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 77、这句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 7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79、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 8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81、颜yán渊yuān问wèn仁rén,子zǐ曰yuē:“克kè己jǐ复fù礼lǐ为wéi仁rén。一yí日rì克kè己jǐ复fù礼lǐ,天tiān下xià归ɡuī仁rén焉yān。为wéi仁rén由yóu己jǐ,而ér由yóu人rén乎hū哉zāi?”颜yán渊yuān曰yuē:“请qǐnɡ问wèn其qí目mù?”子zǐ曰yuē:“非fēi礼lǐ勿wù视shì,非fēi礼lǐ勿wù听tīnɡ,非fēi礼lǐ勿wù言yán,非fēi礼lǐ勿wù动dònɡ。”颜yán渊yuān曰yuē:“回huí虽suī不bù
- 82、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如果说“一日三省”是向内心、向自我求助的话,“见贤思齐”就是向外求助,为自己找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参照物。
- 83、求知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4、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 85、【论语十二章高中】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 86、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87、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赢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
- 88、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89、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 90、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91、财经类: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注会全科、资产评估师、初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师
- 92、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93、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94、孔子说:“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答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 95、面试试讲|高中语文试讲——《荷塘月色》
- 96、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 97、子zǐ曰yuē:“小xiǎo子zǐ何hé莫mò学xué夫fú《诗shī》?《诗shī》可kě以yǐ兴xīnɡ,可kě以yǐ观ɡuān,可kě以yǐ群qún,可kě以yǐ怨yuàn。迩ěr之zhī事shì父fù,远yuǎn之zhī事shì君jūn,多duō识shí于yú鸟niǎo兽shòu草cǎo木mù之zhī名mí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