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1、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 2、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 3、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 4、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 5、(11)若:如同.好像是.
  •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 6、《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8、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 9、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 10、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 11、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21篇汇总

  • 1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3、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我此刻的心志!词句是结束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无直接关系。
  • 15、曹操这首《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 16、(2011年广西来宾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17、(答案)C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意思答时即可。)
  • 18、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 19、(7)萧瑟:草木被秋风吹声音。
  • 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20、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21、(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 22、【观沧海原文】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 23、(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24、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 25、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 26、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 27、《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 28、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 29、11(1)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 30、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 31、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 3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33、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3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35、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 36、⑴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 37、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 38、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 39、qiū fēnɡ xiāo sè , hónɡ bō yǒnɡ qǐ 。
  • 40、古诗文阅读训练1——50篇汇总
  • 41、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42、(7)萧瑟:草木被秋风吹声音。
  • 43、(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44、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 45、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46、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 47、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 初中语文面试教学设计模版教案:《观沧海》
  • 48、初中语文面试教学设计模版教案:《观沧海》
  • 49、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 50、(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5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 52、qiū fēng xiāo sè ,hóng bō yǒng qǐ 。秋 风 萧瑟, 洪波涌起。
  • 53、(2014年广西贺州市)古诗词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
  • 54、2021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梳理
  • 55、(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 56、A、“水何澹澹”,“洪波涌起”;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