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2023-02-20 04:43:44
5574
- 1、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 2、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3、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 4、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 5、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7、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早发白帝城》
- 8、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 9、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10、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李白被称为诗仙,他一生喜欢漫游,诗歌的风格豪迈瑰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 11、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 12、《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 13、天门山是张家界第二个森林公园,到达山顶的索道全长7455米,世界第一。以天门山峡谷为背景演出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去天门山一定不要错过哦。
- 14、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以看出李白构思高妙。在这首诗里,年轻的李白热情歌颂了咱们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展现出了李白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热情、奔放、自由洒脱的性格。
- 15、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16、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因为被楚江冲开,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折回
- 17、李白的《望天门山》七绝诗,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杰作。无论气势,还是比喻、动感、韵律、写景,均是神来之笔,无人出其左右。诗中所述的山就是位于芜湖城北的天门山风景区域,其把对峙于长江两岸的山写活了!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李白才25岁,乘舟去江东,由于正值年轻,又初出巴蜀,所以意气风发,充满了无比豪情。
- 18、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 19、望天门山,原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0、答案B解析:“青山相对出”说的是青山运动,是把行船作为参照物,看作是不动的,青山相对行船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船是运动的.故选B.点拨:由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知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果不相同.
- 21、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 2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24、古诗配画综合性学习,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为《望天门山》动手配上了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
- 25、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26、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 27、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28、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29、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30、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 31、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 32、这首诗我刚读完一遍就被李白诗人写诗的那种气势磅礴,言辞潇洒所吸引,所感动。我的一个想法,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是多么伟大的诗人写出的多么伟大的诗呀!它让我情绪万分;它让我不禁拥有无限的感想;它让我感到平生见过最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诗在我的眼前……
- 33、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 3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35、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 36、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37、白话文释义: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38、关于芜湖的长江段为什么称楚江?不是诗人的地理知识缺乏,而是后人的寡陋。因为芜湖自古就是处于吴头楚尾的地方,最早时期芜湖古称鸠兹,属于吴国,公元前570年被楚国夺去归于楚地,中间一度被越国夺回,双方以长江为界,芜湖在南属于越地,在公元前306年又被楚国夺去。由此可见芜湖两度属楚地。
- 39、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40、学习李白古诗的意义,探寻自我的理想。
- 41、准备材料:素描纸、彩色笔。
- 42、你能用线条表现出此时此刻的人们吗?观察人物动态线条……
- 43、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 44、四5班的丰嘉旭同学以《山行》为题作画:
- 45、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 46、其实,如果当你真正走入其中,会发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47、《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 48、“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 49、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50、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 5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52、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 53、▲指导老师:池婷婷老师
- 54、四5班的丰嘉旭同学以《山行》为题作画:
- 55、造型:装饰性强、动态夸张。
- 56、《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作品原文;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
- 57、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 58、《望天门山》的常见注释考试要点:
- 59、作业要求: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副古诗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