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 1、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海上》
  • 2、以兴趣始,以毅力终。顾炎武
  • 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精卫》

  •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精卫》
  • 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 6、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 7、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 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 9、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
  • 10、顾炎武简介
  •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嵩山》
  • 1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 13、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 1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 15、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 16、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与友人书》
  • 1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 18、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 19、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20、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21、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 2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 2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顾炎武诗选》

  • 24、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日知录》
  • 25、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 26、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 27、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
  • 28、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 29、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 30、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 31、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日知录·正始》
  • 32、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 3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35、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嵩山》
  • 36、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海上》
  • 3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 38、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 3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 40、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
  • 41、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
  • 4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4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 4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 4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 4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4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 48、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 49、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
  • 5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 51、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 52、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日知录》
  • 53、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 54、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 5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 56、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日知录》
  • 57、顾炎武的诗/名句
  • 58、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