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其实没那么可笑,它不过是让你们在一起,又让你们分离。

  • 1、类似的内容在佛经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由此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佛陀将末法时期传承佛法、护持众生的责任交给了弥勒菩萨,那么,我们作为佛弟子,就应该以弥勒菩萨为依靠,这才是稳妥的选择。
  • 2、(佛教基础)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 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 4、当然,在大悲心之前,还是要先有出离心。倘若自己对轮回痛苦都没有感受的话,是无法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的,因为慈悲心的来源,即是众生的痛苦。没有慈悲心,菩提心也无从生起。出离心的另一个条件,是希求解脱。当看到众生在遭受痛苦折磨时,发愿要让他们获得解脱。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都不能先解脱的话,又如何能带众生解脱呢?这样一来,出离心的两个条件就都具备了。
  • 5、一个人心量越大,福报也越大,修善积福,利禄自然随之而来。
  • 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 6、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 7、华藏寺位居南京侯家桥,距离现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不远,不到两公里。当时里面已经有小小一座织布工厂,还有益华文具店、热水供应站等设施。据说,当初在左近的数条街道土地都是寺方所有,后来住持吃喝玩乐,把它一一的变卖,使得华藏寺蒙受了法门不兴的名誉。
  • 8、“宗教”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如果从宗教的英文单词religion本身的涵义来解释的话,则佛教也不能算是宗教,因为religion的字义中含有承认上帝存在的意思,西方有些人不认为佛教是宗教,就是由于佛教不承认造物主的存在。而过去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说佛教不是宗教。我认为佛教也不是西方人所下定义的“宗教”,因为佛教向来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
  • 9、内心充满妒忌,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 10、成年人相处和睦,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拿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别人。
  • 11、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 12、当然,这些内容具体说起来就太多了,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先有这么个概念就行。
  • 13、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修菩提心、受菩萨戒,一旦受了戒,菩萨戒的戒体──菩提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相续当中,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修空性。

  • 14、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15、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 16、佛曰: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1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 18、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19、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内容,都可归纳于智悲当中。智悲双运,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双运,所谓学佛,也就是学智慧与大悲。
  • 因为朋友、同学都已分散,个人办事业难成,在为前途彷徨徘徊的时候,智勇法师突然放弃僧侣救护队,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退票,他虽是我的同学至交,我也不喜欢他这种临场退票的性格,于是自告奋勇,继续未完成的僧侣救护队工作,把主持交由我在焦山的学长现华法师担任。
  • 20、因为朋友、同学都已分散,个人办事业难成,在为前途彷徨徘徊的时候,智勇法师突然放弃僧侣救护队,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退票,他虽是我的同学至交,我也不喜欢他这种临场退票的性格,于是自告奋勇,继续未完成的僧侣救护队工作,把主持交由我在焦山的学长现华法师担任。
  • 21、(佛教基础)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 22、(佛教基础)什么是“常见”?
  • 23、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 24、类似的内容在佛经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由此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佛陀将末法时期传承佛法、护持众生的责任交给了弥勒菩萨,那么,我们作为佛弟子,就应该以弥勒菩萨为依靠,这才是稳妥的选择。
  • 2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 26、华藏寺位居南京侯家桥,距离现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不远,不到两公里。当时里面已经有小小一座织布工厂,还有益华文具店、热水供应站等设施。据说,当初在左近的数条街道土地都是寺方所有,后来住持吃喝玩乐,把它一一的变卖,使得华藏寺蒙受了法门不兴的名誉。
  • 27、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 2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 29、(佛教基础)对其他教派应持何种态度?
  • 30、(佛教基础)什么是“断见”?
  • 31、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 32、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信、解、行、证”,“信、愿、行”等。)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包含信念,信念是信仰的一部分,是信仰中阶段性信目标,是信仰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
  • 33、诸如此类的布施及忍辱等行为,都是世俗方面的大悲心。佛法的真正意义,是不仅要这样发心,还要有实际的行动;不仅要从事救灾、布施衣物、看护伤病患者等解决众生暂时痛苦的慈善活动,而且甘愿为众生的解脱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34、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35、虽然在之前,我就已经讲过佛陀为何要如此描述的原因,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古代人对宇宙的形成与结构所知有限,当时的佛教徒也不会对这个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所以没有必须解释的迫切性,但在当今世界,依赖现代科技而形成的宇宙观,尤其是对宏观世界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就有许多与佛教亦异亦同的观点。为了不让世人对佛教产生误会,所以有必要再次予以说明:
  • 36、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爱心、毅力,投入为人群付出,是菩萨心也是菩萨行。
  • 37、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 38、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 39、图说:宜兰念佛会旧址。
  • 40、菩萨告诫世人四大崇高真理:活着就是受苦受难,苦难的起因是欲望,通过彻底的超然脱世(也称浬槃)人也可暂时停止苦难,要结束一切苦难,人必须遵从被称为高尚八重路的途径,八重路对道德品行做出明确规定:1)了解真理,2)坚决抵制邪恶,3)言语得当,不要伤害他人,4)通过行动表示对生活、道德和物品的尊敬,5)所作所为不危害他人,6)努力消除头脑中邪恶念头,7)克己自律(或控制自己想法和感觉),8)精力集中。在有些地方,佛教信仰和做法与印度教和神道教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 41、而佛教对真理的认识,恰恰是相反的——佛陀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万能的创造者,没有一个主宰者;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不信因果,不能不信一切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幻化,一切的生命都是在生老病死之中,一切的众生都因“我”而生,因“我执”而痛苦。佛陀说他只是一个觉悟者,一个发现者。而若是谁发现了这些规律,谁实证了这些真理,谁也就是佛。一切的生命状态,包括人、畜生、天神等,只要你肯去思维真理,去努力修行,你就可以离苦得乐,你就可以成佛。(一般低智能的畜生,需要罪报了结以后,再生
  • 42、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 43、太虚大师筹组「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时,他曾说过:「佛教要靠我们青年僧伽」,这是我那个时候最欣赏的名言了。可惜,在太虚大师即将被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的前数月,就在上海圆寂了,当时他才六十岁。我为此真是如丧考妣,几乎数日间,精神恍忽,觉得天地日月无光。这一段时间,好像是我的生命中感到最低潮的时日。

  • 44、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 45、后来,把周六念佛会改为宜兰念佛会,贫僧也不曾要求担任什么名义,为他们建设讲堂,将住在寺里的三家军眷,请他们搬家离开,还给寺庙一个庄严宁静。宜兰小镇虽小,但是大家非常的纯真,我也很乐于住在宜兰。这时候,觉得可以进行革新佛教运动的开始。
  • 46、不与父母争,不和兄妹斗,只愿家庭和睦。做人的道德和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开始做起。
  • 47、例如:大家动作缓慢,可是篮球都讲究一秒、零点几秒的时间,要非常迅速,而僧青年精神涣散,不集中精力读书、工作,透过打球可以激发人类的潜能,非得要积极迅速、勇猛向前不可。
  • 类似的内容在佛经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由此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佛陀将末法时期传承佛法、护持众生的责任交给了弥勒菩萨,那么,我们作为佛弟子,就应该以弥勒菩萨为依靠,这才是稳妥的选择。
  • 48、类似的内容在佛经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由此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佛陀将末法时期传承佛法、护持众生的责任交给了弥勒菩萨,那么,我们作为佛弟子,就应该以弥勒菩萨为依靠,这才是稳妥的选择。
  • 49、图说:宜兰念佛会旧址。
  • 50、当然,这些内容具体说起来就太多了,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先有这么个概念就行。
  • 51、作为佛弟子,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知正见,从佛法修学的角度把这些内容了解清楚。
  • 52、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
  • 53、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 54、这里的内容也明确显示,佛陀将度化众生的重任交付与弥勒菩萨。
  • 55、(佛教基础)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 56、境界不够的人,就常常会听到是非;境界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 57、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内容,都可归纳于智悲当中。智悲双运,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双运,所谓学佛,也就是学智慧与大悲。
  • 58、其实,大悲还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意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