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节制是好事,但超过了一个限度也就不算是美德了。

  • 1、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 2、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 3、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 4、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 5、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6、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 7、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 8、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 9、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 10、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 11、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 12、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 13、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 14、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 15、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 16、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 17、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 18、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 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19、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20、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 21、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 22、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 23、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 24、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 25、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 26、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 27、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 28、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 29、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 30、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 31、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32、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33、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34、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 35、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 36、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 37、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 3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 39、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 40、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 41、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 42、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 43、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 44、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4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46、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 47、一切的烦恼都是从不守本分的追求中产生。
  • 48、诸佛有没有老师呢?有,佛的老师就是法宝。这里的法是指真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
  • 49、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 50、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 51、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生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地就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 52、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 53、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