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妙法师禅语,净慧长老禅语(精选76句)
2023-02-23 03:39:38
8925
- 1、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 2、一切的烦恼都是从不守本分的追求中产生。
3、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 4、诸佛有没有老师呢?有,佛的老师就是法宝。这里的法是指真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
- 5、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6、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 7、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 8、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 9、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 10、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 11、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 12、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13、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 14、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 15、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 16、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 17、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 18、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19、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 20、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 21、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 22、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23、在任何情况下,不分别、不攀缘、一念不生,六根就不会被六尘所染污。
- 24、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 25、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
- 26、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 27、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
- 28、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 29、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 30、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 31、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 32、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33、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 34、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 35、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3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 37、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 3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 39、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 40、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 41、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 42、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43、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生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地就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 44、以觉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献人生”之实践成就大悲心。
- 45、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 46、修行无非就是要调伏我们的妄心、妄念。
- 47、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 48、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 49、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 50、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 51、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 52、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53、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54、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 55、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 56、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关爱给予谅解,这样,人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 57、尽职尽责扮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人伦之本,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 58、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 59、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 60、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 61、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 62、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63、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
- 64、以烦恼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世间法,以觉悟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出世间法。
- 65、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66、时时刻刻让你的心安住在当下,就能把心独立起来;心独立起来了,妄想就减少了。
- 67、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 68、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
- 69、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 70、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 71、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 7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73、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 74、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 75、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无有分别,离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种种虚妄分别去掉,才能真正无挂无碍。
- 76、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