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 1、当定业显现时,即使诸佛都无法消除。能解定业者,唯自己而已。避免不善定业的发生,应多行善因。但如果疾病、死亡等定业生起时,我们做空性的观修,了解自性以破除一切幻相,亦能净除我们的业力。故自身的修持与善因的造作,才是根除恶业的根本方法。
  • 2、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殊不知有失就有得,无论是什么,追求过了,都会物极必反,得不偿失。

  • 3、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 4、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 5、我们此生所要努力的就是获得快乐,但快乐从何而来呢?快乐乃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 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 7、生命的珍贵,在于坦然与豁达之间。心中有一万种怕,也无所畏惧,坦然面对生命的价值。
  • 8、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 9、生命的珍贵,在于坦然与豁达之间。心中有一万种怕,也无所畏惧,坦然面对生命的价值。
  • 10、佛说:真正的快乐,是种心中的宁静、喜乐、清明、慈悲的体验,这种体验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条件,达到这个境界,则疼痛也好,舒服也好,你都可以快乐。
  • 11、一切恐惧和痛苦的根源,都在于心的执着。心的执着能除灭,便能转化自身和外境,内心和外在的痛苦,便无法影响我们,我们也就能得到成就。
  • 12、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此外,即使只是一弹指的发心为一切众生的成就而修持佛法,便能帮助我们消除十万劫以来的罪业。

  • 13、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 14、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 15、修行佛法是能和生活并进的,只要能把握住当下的心念,这一生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 16、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 1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 1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 19、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 20、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 21、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 22、无造作的安住并不是发呆。发呆的状态并不具有修止的要素觉知,那是因为在修持时,不知修持的功德、原因和方法所致。无造作地安住,则是在明了修持的动机、目的之下,保有觉知的安住状态。

  • 23、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 24、可能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 25、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 26、我刚开始禅修时,惊恐地发现比起未禅修以前,我反而体验到更多的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我的心非但没更平静,甚至还更加烦躁了。别担心”我的老师们告诉我,你的心并没有变得更糟。事实上,这些心念一直都在,只是你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而现在愈来愈能清楚地察觉到它们罢了。”
  • 2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 28、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 29、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 30、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 31、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 32、無論是今天、這個月或今年,讓我們快樂的任何『人、事、物』也都注定會改變『改變』是相對實相中唯一不變的事實。

  • 33、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 34、内闭关:什么是内的闭关?即是透过身跟语来断除恶行以及无意义的繁忙。所谓身体的内闭关,就是指断除各种杀生、偷盗、邪淫等行为,或无意义的走来走去、忙来忙去,断除这三种负面行为,然后让身体放松,让五根都一起放松。语的内闭关,也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以及不绮语。
  • 35、在藏传佛教里,我们谨守未达究竟觉证前,不显露神通”的誓句。其实就觉悟之道而言,神通不仅无足轻重,还可能成为障道因缘。它既不能助你转化烦恼、我执、迷惑,也无助于了悟法性、出离轮回。一旦发现自己有了通力,除了可以向上师稟报之外,应将它完全隐藏起来,切莫当众炫耀。
  •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 36、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 37、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 38、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 39、平常我们的心总是会有很多的希望和恐惧,心中想的不一定说得出来,担心别人会怎么想,总是会有许多的挂碍。当我们能安住于自心而不散乱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恐惧、希求,也就不会像平常那样,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
  • 40、若懂的以杂念为观,则修行便会进步很快,若不懂,则不仅无法进步,心神也会变得不安,如此修上十年也不会进步。我们如何能安住在一心不乱中?只要我们的心能不散乱的看着自己生起的杂念,不论好的或不好的都没关系。
  • 41、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 42、内闭关:什么是内的闭关?即是透过身跟语来断除恶行以及无意义的繁忙。所谓身体的内闭关,就是指断除各种杀生、偷盗、邪淫等行为,或无意义的走来走去、忙来忙去,断除这三种负面行为,然后让身体放松,让五根都一起放松。语的内闭关,也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以及不绮语。

  • 43、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 44、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 45、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 46、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 47、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 4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 49、皈依分为两种,外皈依与内皈依。外皈依指的是皈依的对象佛法僧三宝。佛是我们的导师;法是我们出离轮回之道;僧是我们修行之道上的伴侣,然后向三宝祈请,帮助我们解脱轮回究竟成觉。故外皈依即是以三宝为我们依怙的对象。内皈依则是能够认知我们本具之佛性,与佛无二无别,清静无染。
  • 50、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忽然我乱了。
  • 修持行”菩提心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尽全力做到不偷盗、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不蓄意以言语或行为引起他人痛苦,尽力对他人行布施、调解纷争、言语温柔有礼而非行为失控、随喜他人快乐与成就,而非让嫉妒或羡慕淹没自己,这些行动都是将禅修体验延伸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层面的方法。
  • 51、修持行”菩提心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尽全力做到不偷盗、不说谎、不搬弄是非、不蓄意以言语或行为引起他人痛苦,尽力对他人行布施、调解纷争、言语温柔有礼而非行为失控、随喜他人快乐与成就,而非让嫉妒或羡慕淹没自己,这些行动都是将禅修体验延伸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层面的方法。
  • 52、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 53、仅只是观察自己的心,就能有惊人的领悟。
  • 54、当我们吃得饱饱、穿得暖暖地坐在自己安排好的垫子上修持安忍时,会以为自己修得很好。事实上,这种像彩虹一样的安忍是抓不到、也摸不着的假相。我们若能在真正的困境中或被伤害的同时修持安忍,那才是真正的修养。
  • 55、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闭是非之口。
  • 56、从对自己慈悲到扩及他人的悲心修持中,你也会知道,人的行为背后其实只有一个动机:渴望感到安全或快乐。假如有人做出伤害性行为,或说出伤人的话语,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或不快乐,换句话说,他们心中恐惧害怕。
  • 57、仇敌对我们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利益的。若没有所谓敌人的话,就不会有一个信念使我们想去修忍辱、修慈悲。对一切伤害我们的外境或仇敌,若我们能对这些境界生起一点点修持,跟我们在一个衣食饱满的地方自己去观想、修持的功德相比,能对仇敌生起一分一秒修持的心,这功德是更大的。
  • 58、灾难中的人们,要勇敢的面对,不要轻易放弃。大家要认识到:这是世间的无常实相。为了受灾的国家和人民,以及世界的未来,请各位多念诵度母心咒和莲师心咒,作广大的回向祈福。
  • 59、仅是没有妄念并不成为禅修。真正的修止,是不怕妄念生起的。能保有觉知,便不怕妄念生起
  • 60、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