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学问和思想也是如此。你怎么去学习孔子的思想呢?不要枯燥地去思考,孔子说的“仁”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更需要思考的是,孔子是如何把“仁”表现出来的。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符合“仁”的?他评价什么人物的时候说他“仁”?“巧言令色”为什么“鲜矣仁”?他为什么说管仲这个叛徒也很“仁”?从这样一些具体现象中去窥测圣人的学问与思想,才是更有效、更合理的学习方法。

  •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4、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5、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7、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 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 9、节食以去病,节欲以延年。

  • 1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 11、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 1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 13、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15、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 1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 18、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2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22、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 2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24、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25、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 26、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
  •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8、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 29、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3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31、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32、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33、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
  • 3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3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3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3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3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 39、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 40、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4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 4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43、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 44、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4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4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47、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 48、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 4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 5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51、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 5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