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生于徐州,父亲范墉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也就是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谢氏贫困中无依无靠,度日艰难,只好抱着幼小的范仲淹,改嫁山东的朱文翰,小范仲淹跟随继父的姓氏,改名朱说。

  • 1、以夏竦为首的政敌们,利用诽谤和构陷之手段,对范仲淹及其政治盟友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就士大夫安身立命最为基本,亦最为重视的两个方面——政治大节和私德品行,报以种种恶意攻击和抹黑。在政治大节方面,他们就“结党”一事大做文章,而范仲淹在面圣自辩时,因自认坦荡,问心无愧,反而就势提出了“君子党”之一说。欧阳修则更猛,他直接撰写了一篇言辞激烈、文理并具的雄文上呈仁宗皇帝,题目就叫《朋党论》。可惜的是,文章是好文章,殊不知,已然犯了一个天大的忌讳。诚譬如一个医者,任其制药的本领再高,若不擅把脉,所开之药不但
  • 2、先说诗中的第一个千古名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这句诗时,对这个千古名句记忆很深,那时候家乡要吃上鲈鱼很难,作为一个小吃货便成天想着这鲈鱼该有多鲜美。这点吃货的心思,就像当年读到苏轼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一样的。在这个名句中,范仲淹写了江边来来往往的游人,想来这应该是个清风徐徐的好日子,游人们赏着美景,心中惦记着美食,何等惬意。
  • 3、欹(qī):倾斜,斜靠。
  • 4、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5、范仲淹生父范墉,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跟随吴越国国王钱俶归宋,历任武信军(治今四川省遂宁县)、武宁军(治今江苏省徐州市)、成德军节度掌书记,淳化元年(990年)去世于任所。时年范仲淹虚龄两岁。由于范仲淹的兄长范仲温生于京师,所以据此推算范墉应该还做过一段京官。
  • 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往循环。
  • 6、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往循环。
  • 7、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人。
  • 8、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最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 9、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1、【范仲淹的诗】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 12、仁宗也很能容忍士大夫对他的批评,有一次他主持殿试,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答皇帝的策问,小苏文章的主题就是骂人,把仁宗皇帝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骂完皇帝还骂了当朝宰相。
  • 13、这仁宗朝廷贬官快,急需用人时恢复官职也快。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随后又获任龙图阁直学士,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就挂帅赶赴前线。一路奔波,抬头望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无限感慨。好在,夫人给他生了好儿子,陪伴他凄风冷雨,跟随他万里赴戎机,征战沙场。
  • 14、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 15、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
  • 16、仆已白发翁,量力欲投簪。公方青春期,抱道当作霖。
  • 17、但得四门元凯至,九韶何必凤皇来。
  • 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9、现代人有种根深蒂固的误解,以为宋朝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着装会非常保守,要把自己包裹得密密麻麻,甚至女子连脖子都不能露出来。其实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 冬至,太后要过生日,“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宋史)。

    20、冬至,太后要过生日,“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宋史)。

  • 21、范仲淹不肯放弃,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这才想到,哦,老百姓也是要吃饭的啊,总是没饭吃,大约会造反,于是让范仲淹去赈灾。
  • 22、【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司马光是一位读四书五经成长起来的读书人,亦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然而,他在史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光辉,亦掩盖不了他在经济学方面的短板。他有着士大夫所能够具备的一切高贵品质,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因为觉得王安石的变法会“夺民之利”,所以,作为好友的他,不惜与王安石反目成仇。甚至,多年后他为副相时,新法亦最终在他手里,被毁于一旦。
  • 23、范仲淹生父范墉,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跟随吴越国国王钱俶归宋,历任武信军(治今四川省遂宁县)、武宁军(治今江苏省徐州市)、成德军节度掌书记,淳化元年(990年)去世于任所。时年范仲淹虚龄两岁。由于范仲淹的兄长范仲温生于京师,所以据此推算范墉应该还做过一段京官。
  • 24、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25、然夏竦犹未罢休。在私德品行上,他则攻击欧阳修与名分上的外甥女张氏(其妹夫前妻之女)有私情,且借欧阳修早年所作的一首词,大做文章。欧阳修百口莫辩,虽事后查无实据,但终究名声有碍。于庆历五年八月,亦黯然离京,去了滁州做太守,其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亦是作于此期间。
  • 26、《清平乐》中展示活字印刷术
  • 27、穰下故都今善藩,沃衍千里多丰年。孙公顷以清净化,我来代之惭二天。
  • 28、仁宗也很能容忍士大夫对他的批评,有一次他主持殿试,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答皇帝的策问,小苏文章的主题就是骂人,把仁宗皇帝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骂完皇帝还骂了当朝宰相。
  • 29、资料来源:孙纲老师提供
  • 30、本平台范氏文化平台,欢迎各位宗亲加入,感谢大家支持,有范氏文化相关资料请联系、投稿。

  • 31、上谏是明忠心,也是一场未知的博弈
  • 32、风尘未作万人英。迺闻头角者,五神长战争。
  • 33、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
  • 34、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
  • 35、然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庆历新政自发起,到以一种狼狈不堪的方式落幕,我相信,有一个人,始终在默默而又冷静地旁观着、思考着。亦正是此人,在范仲淹死后,其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推崇之情,跃然纸上。他,就是有宋一代,掀起最大变法风暴的改革猛将,亦是列宁口中的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时为庆历二年的新晋进士王安石。
  • 36、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 37、康宁福已大,清静道自生。邈与神仙期,不犯宠辱惊。
  • 38、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 39、胡弗学揭厉,胡弗随低昂。干时宴安人,灭然已不扬。
  • 40、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关注、参与、转发及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至本平台:

  • 41、僭越上图,无畏得罪朝中权贵而决心整顿上下的忧官之心
  • 42、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 43、简介:范仲淹,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扩展资料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
  • 44、龚自珍、陶渊明、杜甫、屈原、范仲淹按朝代先后顺序如下
  • 45、荣事日趋丞相府,道情时过老君家。
  • 4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47、【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
  • 偶缘疏拙得天真,岂问前途屈与伸。
  • 48、偶缘疏拙得天真,岂问前途屈与伸。
  • 49、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 50、觉得此文不错,请关注本号并转发到朋友圈!

  • 51、宋仁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对一位皇帝来说很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掌握了最高权力。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不自由、有时候不得不委屈自己的皇帝。
  • 52、“如果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
  • 53、越上闻子规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赠锺道士人间无复动机心,挂了儒冠岁已深。惟有诗家风味在,一坛松月伴秋吟。杂咏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 54、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55、范仲淹母子情深。在《求追赠考妣状》中范仲淹写道:“臣襁褓之中,失去严父,母亲怜惜我早失父爱,又多疾病,故养育之恩,过于常人。夜夜为子祈祷,祈求佛祖保佑,为了表达忠心,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不食荤腥。后臣告别母亲,游学四方,母亲因为看不到儿子,常常哭泣,差点双目失明。”
  • 56、林下提壼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