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范仲淹虽然遭遇了挫折,但是还有转圜的机会。因为宋仁宗记住了这个敢于直言犯上、敢说真话的人,虽然当时摄于太后权势自己没敢替范仲淹说句话,但心里还是感谢他的。皇帝没有忘记这份人情。所以三年之后,刘太后病逝,仁宗就把范仲淹召回了京师,让他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也算是知人善任了一回吧。

  • 1、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最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 2、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春天的暖和天气,阳光充足,无风无雨,洞庭湖水面上水波平静,天上的阳光和湖面上反射的阳光互相交织,放眼望去,整个湖面碧波万顷,非常壮观。水面上的水鸟自由飞翔着聚集在一起,湖里的鱼活泼灵动,浮潜多姿,湖岸上的花草生长茂盛,又透着着阵阵幽香。
  •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
  • 5、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宋仁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对一位皇帝来说很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掌握了最高权力。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不自由、有时候不得不委屈自己的皇帝。
  • 6、宋仁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对一位皇帝来说很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掌握了最高权力。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不自由、有时候不得不委屈自己的皇帝。
  • 7、当时我还是个在报业的媒体人,陆陆续续出版了几本讲宋朝历史的书。
  • 8、这回,该“乐”了吧?没有。
  • 9、乐善好施,却请皇帝及后宫嫔妃食以野草的忧民之心
  • 10、简介:范仲淹,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扩展资料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
  • 11、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 12、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
  • 13、现代人有种根深蒂固的误解,以为宋朝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着装会非常保守,要把自己包裹得密密麻麻,甚至女子连脖子都不能露出来。其实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 14、此外,《全宋文》、《古文观止》等总集也收有《岳阳楼记》。
  • 15、以夏竦为首的政敌们,利用诽谤和构陷之手段,对范仲淹及其政治盟友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就士大夫安身立命最为基本,亦最为重视的两个方面——政治大节和私德品行,报以种种恶意攻击和抹黑。在政治大节方面,他们就“结党”一事大做文章,而范仲淹在面圣自辩时,因自认坦荡,问心无愧,反而就势提出了“君子党”之一说。欧阳修则更猛,他直接撰写了一篇言辞激烈、文理并具的雄文上呈仁宗皇帝,题目就叫《朋党论》。可惜的是,文章是好文章,殊不知,已然犯了一个天大的忌讳。诚譬如一个医者,任其制药的本领再高,若不擅把脉,所开之药不但

  • 1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17、一个普通老百姓穿越到宋朝,比穿越到其他朝代,要更加容易适应一点。
  • 18、《清平乐》中展示活字印刷术
  • (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 19、(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 20、但岳阳楼毕竟是名胜古迹,滕子京毕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毕竟是一代文章大师,为人之道,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 21、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22、「天下蒸民,各食其力。惟士以有德
  • 2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 24、“如果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
  • 25、北宋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 26、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 27、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 28、“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 29、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进,就是前面讲的居庙堂之高,退,就是处江湖之远,在朝和在野的关系。就是说自己无论身处何地,在朝堂上也好,在地方上也罢,都保持着一颗忧思之心。如果问这些贤德人士,他们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 30、这仁宗朝廷贬官快,急需用人时恢复官职也快。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随后又获任龙图阁直学士,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就挂帅赶赴前线。一路奔波,抬头望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无限感慨。好在,夫人给他生了好儿子,陪伴他凄风冷雨,跟随他万里赴戎机,征战沙场。
  • 31、这回,该“乐”了吧?没有。
  • 冬至,太后要过生日,“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宋史)。
  • 32、冬至,太后要过生日,“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宋史)。
  • 33、(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 34、细数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上谏的清廉之官,比如做过发、桀两代夏王丞相的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而以炮烙之刑杀害,众所周知的纣王帝辛之叔比干,也因不愿妥协而惨遭剐心之刑。“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生命如此短暂可贵,多少人为求长生而精竭虑,但这些忠廉人士却为何能将自己、将家人的生命置之度外始终不忘初心而不畏浮云遮望眼?
  • 35、细数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上谏的清廉之官,比如做过发、桀两代夏王丞相的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而以炮烙之刑杀害,众所周知的纣王帝辛之叔比干,也因不愿妥协而惨遭剐心之刑。“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生命如此短暂可贵,多少人为求长生而精竭虑,但这些忠廉人士却为何能将自己、将家人的生命置之度外始终不忘初心而不畏浮云遮望眼?

  • 36、范公一生劳苦奔波,只为食“民”之禄,忠“民”之事,而全然抛却个人得失。居朝堂之上,则为百姓殚精竭虑;若是被贬他乡,处江湖之远,也依然心怀家国、为天下平宁尽已所能。
  • 37、《岳阳楼记》是他晚年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的时候,应好友藤子京之邀而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名垂千古的佳作!范仲淹一身浩然正气、爱民忧国、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在历史上留下清名,为后人敬仰和爱戴
  • 38、《清平乐》中展示活字印刷术
  • 39、这句话的意思是: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犯了错误,被降职外放为巴陵郡太守。
  • 40、此外,《全宋文》、《古文观止》等总集也收有《岳阳楼记》。
  • 41、这段是描写洞庭湖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时候持续降雨,连续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不停,将水面上混浊的浪花向天空卷激,天上的日光和星光都被乌云所遮盖,地上的山岭峰峦也在雨雾中隐去了形迹,商船上的桅杆被狂风吹倒,船桨都被卷折,来往的客商无法通行,当时间迫近傍晚的时候,周围黑蒙蒙的云雾,不时听见山林中传来虎啸声,猿啼声,氛围十分诡异。
  • 42、【范仲淹岳阳楼记】宋代范公?牎豆ヂ肌分泄赜凇对姥袈ゼ恰沸醋鞅尘爸?“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 43、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 44、正如郁达夫在《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中所云:“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岳阳楼的著称于世,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范仲淹的那篇惊世著作《岳阳楼记》。
  • 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吾与谁归。归,归属,引申为同道,出自《国语》和《礼记》中的故事:晋国的赵文子和叔向同游于九原,这里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赵文子面对着前贤的墓碑问叔向,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他说如果这里去世的前贤都复活,我该追随哪一位呢?叔向连续说了好几位都被否定,他最后说我还是追随范武子,因为他尊师、敬友、正直无私,这几项条件就是范仲淹的理想同道者,但是这个实在是太难得了。最后这句话既有他对现实的一些失落,又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这句话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贤德人士,我该与谁为同道呢?

    45、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吾与谁归。归,归属,引申为同道,出自《国语》和《礼记》中的故事:晋国的赵文子和叔向同游于九原,这里是晋国卿大夫的墓地,赵文子面对着前贤的墓碑问叔向,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他说如果这里去世的前贤都复活,我该追随哪一位呢?叔向连续说了好几位都被否定,他最后说我还是追随范武子,因为他尊师、敬友、正直无私,这几项条件就是范仲淹的理想同道者,但是这个实在是太难得了。最后这句话既有他对现实的一些失落,又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这句话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贤德人士,我该与谁为同道呢?

  • 46、得幸与衿社诸君共此良时。
  • 47、(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 48、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 49、唐代的记体文以记事的实用功能为主,发展到宋代以后就出现了质变,记这种体裁就扩展到可以记述所有的事物,写景、立传、抒情、议论、叙事,都可以使用这种记体,并且赋予了记体文以新的生命力。就是不管你记述的是何种事物,都可以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记体文在宋代进化成了最终的形态,《岳阳楼记》就是记体文当中的经典代表。
  • 50、官场中,沉默就是愤怒,是极端的愤怒,就是不同意,不但是不同意,还意味着风暴即将来袭,有人要倒霉了。果然,随后范仲淹被贬,调离京城,去河中府任通判。
  • 51、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 52、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
  • 53、僭越上图,无畏得罪朝中权贵而决心整顿上下的忧官之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