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 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 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3、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 4、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5、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 6、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 7、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 8、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 1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 12、君子赠人之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 1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 1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15、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 1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 1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 18、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 1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2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 21、公生明,偏生暗。
  • 2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 23、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况
  • 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 25、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2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 2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 2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 30、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况

  •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 32、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 33、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 3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 35、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 3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 37、尊严而惮,能够为师。
  • 38、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 39、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 4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 4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42、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 4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44、尊严而惮,能够为师。
  • 45、酒乱其神也。
  • 46、圣可积而致,途之人能够为禹。《荀子·性恶》
  • 4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一样,何以相有也。荀况
  • 48、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一样,何以相有也。荀况
  • 49、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 50、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51、3 0、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 5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 5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 5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 5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56、译文: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 57、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