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5、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10、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 1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2、《〈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方面的内容?
  • 13、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 1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15、理解儒家立身处事的规范性原则,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 16、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 17、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0、《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 21、《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 22、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 2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25、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 26、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2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2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2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 3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31、联系旧知,温故而知新。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3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33、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3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 3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3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3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39、今丘也拘(坚守)仁义之道,以(因为)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灾难),于丘其幸乎!”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 40、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4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4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4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 4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45、(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 46、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47、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 48、先谈对物质的态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 4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50、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 5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