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2023-04-04 07:28:00
4577
-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2、未成佛果,先结善缘。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 3、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 4、老实念佛,即可成佛,佛言,末法众生,亿万修行罕一得道,维有念佛得度生死,菩萨若是末法之人,还需老实念佛方是成佛之根本。
- 5、趁还年轻,还来得及,去奋斗,
6、摄摩腾(?年—公元73年)、竺法兰(生卒年不详),皆为中天竺(古印度)人,东汉明帝时受邀来到中国,在都城洛阳长期居住,皆卒葬洛阳。
- 7、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8、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 9、总有一个人,让你笑的最灿烂,哭的最彻底。群处守嘴,独处守心。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有些人一旦遇见,就已经够了。哪怕没有修成正果,只要结果不是太悲惨,都好过空白。人生有三种苦: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痛苦;轻易地放弃之后才发现,原来它在生命中是那么重要,还是痛苦。人生得失本平常,古今哪个不曾伤。既如此,最好
-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11、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 12、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 13、花儿不为谁开,也可以为自己开。
- 14、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 15、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译文:人的清静本性不象树那样的实在事物,心性的光明也决非镜台那样的物体,精神境界本来空寂无形,那实体的灰尘又怎能沾染我们空寂的人性.
- 17、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 18、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 19、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 20、人生还是需要些智慧的,佛法学习,百度下以下优酷土豆、视频钟茂森讲的《弟子规》4集或12集请听净空法师讲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注意讲公案的部分,也许能开悟)阿弥陀佛
- 21、人生要迈两道槛:情,钱,人生要会两件事:挣钱,思考,人生的两种状态:谋生,乐生,人生要做两件事:感恩,结缘,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人生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白岩松人生的轨迹确实不会按自己设定的方向走,世事无常、很多事我们无法改变,就连改变自己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都会孤独的死去,但是如果你对某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帮助过某人或爱过某人,如果只有一个人记得你,也许你就永远不是真正的死去。身是菩
- 22、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我们是轮回里漂泊的众生,走在一起就不会迷失。
- 23、佛曰:白云无心,真如佛性。
- 24、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 27、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 28、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 29、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 3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3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32、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 33、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 34、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35、解:设这个容器的高为xcm,得π*(x/2)^2*x=40π*x^2/4*x=40π*x^3=160x^3约得160/1x^3=1600/31x=三立方根号1600/31x约得4答:这个容器约等于4m注:x^3表示x的三立方
36、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 37、东汉永平初的一天,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询问,知为西方之佛。于是,明帝派郎中蔡愔(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国,去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巧遇摄摩腾,就邀请他到中国。
- 38、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 39、未成佛果,先结善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幸福,不是收获多,而是抱怨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 40、人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 41、竺法兰本为天竺学者之师,自言能诵经论数万章。他也是蔡愔一行在天竺国遇到的,受邀请后,却被佛徒挽留,后也辗转来到洛阳,与摄摩腾同住白马寺。
- 42、摄摩腾为了弘扬佛法,首先开始翻译佛经。他翻译著名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法。《高僧传》将他排列首位。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摄摩腾圆寂于白马寺,葬在寺内。
- 43、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
- 44、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 45、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46、有些东西比金钱好,比如健康。有些东西比知识好,比如修养;有些东西比地位好,比如品位;有些东西比荣耀好,比如口碑;有些东西比财富好,比如朋友;有些东西比交情好,比如亲情;有些东西比成功好,比如成长。
- 47、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译文:人的清静本性不象树那样的实在事物,心性的光明也决非镜台那样的物体,精神境界本来空寂无形,那实体的灰尘又怎能沾染我们空寂的人性.
- 49、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 50、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 5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5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译文:人的清静本性不象树那样的实在事物,心性的光明也决非镜台那样的物体,精神境界本来空寂无形,那实体的灰尘又怎能沾染我们空寂的人性.
- 53、东汉永平初的一天,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询问,知为西方之佛。于是,明帝派郎中蔡愔(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国,去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巧遇摄摩腾,就邀请他到中国。
- 5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佛门悟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