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无阙处
2023-05-09 17:19:36
4315
- 1、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 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 3、王命:皇帝的命令。
- 4、【三峡郦道元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至一作:暮到)
5、郦道元(约470—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 6、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 7、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 8、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 9、★七年级必读书目摘抄汇总
- 10、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1、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 1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3、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 14、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yán sù zǔ jué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 ,yǒu shí cháo fā bái dì ,mù dào jiāng líng ,qí jiān qiān èr bǎi lǐ ,suī chéng bēn yù fēng ,bú yǐ jí yě 。(sù tóng :sù ;mù dào yī zuò :mù zhì )
15、亭午:正午。亭,正。
- 16、“三峡”,这两个字的分量很重。即使你没去过,你对她也不可能陌生。即使你没去过,你对她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 17、郦道元(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 18、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
- 19、其次,也没有史料记载这一点。综上所述:郦道元属于官二代,博学多才,有著书立说搞学术的才能,也有游山玩水的经济基础。但是当时的华夏大地处于南北分裂并敌对的情况下,作为北方官员的郦道元,不可能无障碍的游遍南方。所以,他应该没有亲身游历三峡,只有引用一些文献来弥补。而《水经注·江水·三峡》这一段,就是引用自南朝刘宋侍郎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一书的部分文字。古代没有引用注释体系,而《荆州记》一书又散佚,所以,这个引用也就不为人知。但是,根据古人的转引,我们仍然可以考证追溯其引用来源。
- 20、有些没有注明来源,因为古代著作并没有文献注释系统,并不像今天一样,引用别人的文献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 21、同学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郦道元他为何要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来写呢?那绝不是为了精简篇幅,而是要从对比中体现趣味,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你看夏水急猛,春水潺潺;夏水多险,春水多姿,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这不仅给简单的写景加注了活力,更与一般古人所认为的“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 22、(19)肃:肃杀,凄寒。
- 23、✦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 24、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25、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写水。在作者的笔下,水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长河,一点一滴的奔涌着。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水位之高,还有水流之急。接下来就漂亮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大家读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啊?其实李白的千古名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化用了郦道元的《三峡》的这段话,而且这段话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之后的水流之急。
- 2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 27、或:如果(也有版本上是有时的意思)。
- 28、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 29、我的南方和北方·赵凌云
- 30、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 31、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 32、★七年级必读书目摘抄汇总
- 33、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 34、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35、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 36、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 37、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研学旅行”导师专题研修学习感悟·梁冬青
- 38、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 39、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作者先写山。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第二段开始写水。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 40、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 41、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郦道元的《三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郦老师说起郦道元的《三峡》,连语气都不太一样了?特别的兴奋,同学们还有没有发现郦老师的“郦”,这个姓和郦道元的“郦”居然是一样的?说实话,我这个姓非常少有,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姓郦,百家姓要排101位,这是凑百家姓的这个百字,故意这么开玩笑。但其实啊,真正的百家姓有400多个姓,我们这个郦姓啊,几乎排在400开外,是非常少见的一个姓。
- 42、(4)至于:到了……时候。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山陵。
- 43、严寒酷暑两相宜,送教大成煦如春——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骨干教师送教大成中学
- 44、我们不知道郦道元注解的《水经》原本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本《水经》已经散佚。
4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6、有些没有注明来源,因为古代著作并没有文献注释系统,并不像今天一样,引用别人的文献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 47、山水、山水,一般呢都是山在前,水在后,因此作为一篇描写山水之作,郦道元首先从空间入手,也是先写山后写水。开篇即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简要交代了描写对象,并介绍了其总体的长度。接着作者便把笔墨用来描写三峡的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再进一步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侧面烘托,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的雄伟而又峭拔的整体气势。
- 48、《水经》的原作者有说是东汉的桑钦,也有说成书于三国、魏晋等等.......成书年代、作者一直存在有很大争议(这就是另一个复杂问题,另文再谈)。
- 49、“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 50、自2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5天蔽日。自非6亭午7夜分不见曦月
- 51、(在秋天)每到天刚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接不断,凄惨悲凉。从空荡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52、宣:宣布,传播,传达。
- 53、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 54、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