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1、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2、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3、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 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6、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7、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8、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9、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11、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 12、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 13、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1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15、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16、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 17、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1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1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20、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21、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 22、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 2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24、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25、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 2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27、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 2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29、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3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3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3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3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3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35、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36、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3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38、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39、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40、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41、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 42、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 43、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45、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 4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47、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48、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49、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 50、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 5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5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5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54、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55、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 5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