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王勃的这桩杀人案到现在仍是疑点重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居然会杀人?在一些唐代著述中就指明王勃是因为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被人设计构陷。

  • 1、城阙:京城、风烟:在江边看到的迷蒙的景象。“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
  • 2、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3、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4、庄子不是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朋友在乎的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灵的共鸣。咱们既然彼此知己,那还怕什么天遥路远,万里剑关。
  • 5、那可能有人知道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呀,什么来历呢?当年陈思王曹植写《赠白马王彪》不是说嘛,“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 6、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 7、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 8、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9、虽然后来不小心卷入了王子们之间的内斗,仕途受挫,但是内心终究是雄壮的。你看他写《滕王阁序》不是也很高调地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啊。
  • 10、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 11、但是那些诗句的传唱度都不及这句对仗工整而又境界阔大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今天这句话已经成为壮别的代名词了,根植于咱们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 12、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 13、与你分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 14、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同比邻而居。
  • 15、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 16、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 1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 1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 19、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 20、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21、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22、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23、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 24、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 25、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 26、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27、一句“风烟望五津”,跟“城阙辅三秦”严整对仗,不仅仅点出了杜少府远行的目的地,而且把诗人心中如烟如雾的迷茫和翘手相望的心情,都点画了出来,这心情自然是难舍的。
  • 28、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 29、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 30、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 31、与你分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32、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33、(解释)三秦环绕长安都。风烟迷茫中,我眺望,你将远去的五渡口。我俩同是离乡宦游人,别时更觉志同情意深。倘若是四海之内有知己,那怕远在天边,心心相印,犹如在近邻。莫学区区儿女情,离别之时泪沾巾。
  •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35、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 36、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 37、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 38、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 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4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1、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咱们前面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时候说过,宦游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 42、伟大的友情在于心灵的共鸣
  • 43、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 44、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4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 4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47、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4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9、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50、(解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5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5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53、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54、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