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荣获“隋朝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 1、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 2、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3、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5、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 6、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 7、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8、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诗人是用五津来泛指蜀地的。从长安遥望蜀川,只见一片风烟,风烟阻隔了视线,但也正是这风烟,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了。
  • 1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11、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1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13、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14、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1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么一劝,诗也从刚才那种极高的情境舒缓下来了,舒缓到了温柔的情感世界里。这是什么?这就是收放自如啊。
  • 16、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1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 18、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19、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2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2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 2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4、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2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26、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 27、这么一宽解,一下子寻常的人情味就出来了。送别到底有没有难过呀,当然还是难过的,就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告别仍然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泣下沾襟的,所以才要相劝。
  • 28、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29、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30、♪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 31、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 32、那颈联警句一出了,尾联怎么收呢?“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谓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在大路的分叉的地方分手,所以歧路其实就意味着分手,因此人们也把临别称为临歧。

  • 33、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 诗人是在哪里送行,在长安城啊。长安城是什么样子,诗人说了城阙辅三秦。长安城雄伟的城墙,高高的城楼,是由辽阔的关中平原所拱卫啊。
  • 34、诗人是在哪里送行,在长安城啊。长安城是什么样子,诗人说了城阙辅三秦。长安城雄伟的城墙,高高的城楼,是由辽阔的关中平原所拱卫啊。
  • 35、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3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37、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咱们前面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时候说过,宦游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 38、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 39、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40、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41、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 42、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4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44、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45、虽然后来不小心卷入了王子们之间的内斗,仕途受挫,但是内心终究是雄壮的。你看他写《滕王阁序》不是也很高调地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啊。
  • 46、(解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7、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 48、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 49、伟大的友情在于心灵的共鸣
  • 50、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51、但是王勃这两句话,又是对曹植那六句话的高度概括,这就不是抄袭了,而是推陈出新。其实王勃本来就是非常擅长师于古而胜于古的。
  • 52、辅三秦:以三奉为畿辅。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 53、hǎi nèi cún zhī jǐ ,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 54、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 5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5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57、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