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句话呀,真是豁达大度,掷地有声。它一出来,诗的境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这个情调,也从黯然转向了雄壮。

  • 2、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 3、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 4、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 5、你反过来再看诗鬼李贺,那也是少年天才,但是身处中晚唐的衰败时期,心情就不免晦暗颓唐。那再写诗也就成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 6、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 7、伟大的友情在于心灵的共鸣
  • 8、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 9、那颈联警句一出了,尾联怎么收呢?“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谓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在大路的分叉的地方分手,所以歧路其实就意味着分手,因此人们也把临别称为临歧。
  • 10、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 11、为了劝勉杜少府,也告诉他他们友谊的深厚不会因时因地而变,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会在一起

  • 12、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 13、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14、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 15、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16、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17、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 18、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 19、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2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21、1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 22、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 23、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 24、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25、♪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 26、这句话呀,真是豁达大度,掷地有声。它一出来,诗的境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这个情调,也从黯然转向了雄壮。
  • 27、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 28、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 2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诗人是用五津来泛指蜀地的。从长安遥望蜀川,只见一片风烟,风烟阻隔了视线,但也正是这风烟,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了。
  • 30、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31、那颈联警句一出了,尾联怎么收呢?“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谓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在大路的分叉的地方分手,所以歧路其实就意味着分手,因此人们也把临别称为临歧。

  • 32、那可能有人知道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呀,什么来历呢?当年陈思王曹植写《赠白马王彪》不是说嘛,“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 33、为了劝勉杜少府,也告诉他他们友谊的深厚不会因时因地而变,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会在一起
  • 五津:蜀中从灌县至犍为一段岷江的五个菠口。
  • 34、五津:蜀中从灌县至犍为一段岷江的五个菠口。
  • 35、1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 3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37、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 38、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39、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40、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 41、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 42、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43、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44、诗人是在哪里送行,在长安城啊。长安城是什么样子,诗人说了城阙辅三秦。长安城雄伟的城墙,高高的城楼,是由辽阔的关中平原所拱卫啊。
  • 45、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46、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 47、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48、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49、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 50、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51、但是王勃这两句话,又是对曹植那六句话的高度概括,这就不是抄袭了,而是推陈出新。其实王勃本来就是非常擅长师于古而胜于古的。

  • 52、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53、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 54、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 55、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56、但是王勃这两句话,又是对曹植那六句话的高度概括,这就不是抄袭了,而是推陈出新。其实王勃本来就是非常擅长师于古而胜于古的。
  • 57、古代三秦之地,拱护着长安的城郭宫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