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2、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4、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 5、第三卷:七言古诗(28首另加杜甫7首)
  • 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 6、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 7、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 8、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 9、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
  • 10、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 11、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 12、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 13、二水中分白鹭洲。èrshuǐzhōngfènbáilùzhōu。
  • 1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5、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 16、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 17、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 18、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 19、(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
  •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0、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 21、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22、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 23、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 24、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fèng凤huáng凰tái台shàng上fèng凤huáng凰yóu游,fèng凤qù去tái台kōng空jiāng江zì自liú流。wú吴gōng宫huā花cǎo草mái埋yōu幽jìng径,jìn晋dài代yī衣guān冠chéng成gǔ古qiū丘。sān三shān山bàn半luò落qīng青tiān天wài外,èr二shuǐ水zhōng中fēn分bái白lù鹭zhōu洲。zǒng总wèi为fú浮yún云néng能bì蔽rì日,cháng长ān安bú不jiàn见shǐ使rén人
  • 2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 26、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2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28、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
  • 29、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 30、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折杨柳》

  • 31、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 32、DrinkingAloneundertheMoon
  • 33、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 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 34、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 35、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 36、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 37、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李白《落日忆山中》
  • 38、经典咏流传: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39、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 40、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应该指三四二句。

  • 41、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 42、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是南北相连的三座山峰的合称。“三山半落青天外”,说的是从凤凰台望去,三山渺远只有一半在眼里,另一半则落在了天外。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次经过南京的时候,也曾经登上凤凰台。远望三山,渺渺茫茫,若有若无,真的走到那个地方,陆游说距金陵才五十余里。这种观感似乎可与李白目中所见相互印证。水是长江水,有的说是“二水”,有的说是“一水”,“一水”是就江流的整体而言,而“二水”则就江水环洲流过的部分而论。称谓虽有不同,视角亦有分别,但意思却是一贯。“二水中分白鹭洲”,说的就是白鹭洲将长江水一分为与
  • 43、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 44、貌似应该是《月下独酌》~其中的第一首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
  • 45、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
  • 46、是李白的作品,但是不算爱国诗。下面是简单介绍:《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 47、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清溪行》
  •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诗人没有让自己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 48、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诗人没有让自己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 4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50、【李白月下独酌】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 51、xǐng shí xiā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gè fēn sàn 。
  • 52、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 53、《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奸邪小人)比作浮云。赏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 54、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 5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56、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篇目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 5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