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2023-03-12 00:05:06
7019
- 1、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2、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 3、(2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春夜喜雨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4、送给书友的几张书法作品
- 5、只有2米的小山为什么这么红
- 6、春节临近,刘老师手写春联一副,祝福读者朋友鼠年好运,阖家幸福
- 7、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8、首先,这个“秋思”中的“思”应该是发第四声,在古代作名词使用的时候,指悲伤之思念的时候,大多是读思(四声)。所以《天净沙·秋思》实际上讲的是“秋天的悲伤”,这样就把这首小令的表达范围缩小了一半,而结合马致远的漂泊际遇,这首小令实际上就是抒发他在深秋,四处漂泊的羁旅之愁。
- 9、论语诵读——子路第十三(中下)
- 10、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 11、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3、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 1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如下: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些意象均表现了悲凉、萧瑟之感,由近及远、动静皆宜,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绚丽的秋景图.通过这些组合,抒发游子的寂寥、悲凉的心情,深刻的表现了游子的悲秋情怀.这首曲大多数都是描写的景物,也就是意象.
- 16、谈统编教材教学用书解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失误
- 17、(美文欣赏10)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徐静蕾朗读
- 18、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 19、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20、安全东张家安张晓虹孔繁宇王守仁赵秀敏
- 21、(美文欣赏14)庄子名篇《逍遥游》康辉诵读附翻译王宠小楷作品
22、《天净沙 秋思》描绘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 23、“学人之诗”:宋诗选读之绝句篇之七
- 24、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 25、(01)中学必背古诗—赠别二首杜牧(国学经典诵读)
- 26、安全东张家安张晓虹孔繁宇王守仁赵秀敏
- 27、白朴的《天净沙·秋》,五句都在描绘风景,停留在视觉感官上……尤其是最后两句,完全在玩弄色彩(青、绿、白、红、黄),甚至给人以为色彩而色彩的感觉。这里看不出作者情绪的主要特点,是马致远式的忧愁,还是杜牧式的对秋景的赞叹?读者很难感觉到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如果说是明快的,为什么在明快的景色中夹入“老树寒鸦”呢?如果要强调老树寒鸦,为什么不贯串到底,让山水带上和老树寒鸦相近的性质呢?而且,五句都属视觉感知,没有在视觉感知饱和的时候,深入到情绪层面。文字的色彩脱离了人的情感,就难免空洞了。[5]
- 28、(43)小学必背古诗75首—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29、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 30、(诗词欣赏)母亲节,在古诗词中读懂母爱
- 31、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一)
32、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 33、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34、(美文欣赏14)庄子名篇《逍遥游》康辉诵读附翻译王宠小楷作品
- 35、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 36、他的眼眶微微泛红,望着天边红日落下,不禁吟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随后,他轻叹了口气,望着眼前长路漫漫,不知前途如何,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
- 37、三字经(十二作中庸乃孔伋)(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38、谈统编教材教学用书解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失误
- 39、学者们在论到这首小令时,往往会拿它与白朴的《天净沙·秋》作比较,以此凸显马致远小令的情景交融特点。这样的比较,虽然对理解马致远这首小令帮助很大,但也带来一些不该有的误解,需要在此加以澄清。
- 40、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4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42、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4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 44、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 45、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 46、《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47、《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 48、(诗词欣赏)母亲节,在古诗词中读懂母爱
- 49、莫真宝李伟亮王纪波王海亮莫雨涵韩倚云
- 50、学者们在论到这首小令时,往往会拿它与白朴的《天净沙·秋》作比较,以此凸显马致远小令的情景交融特点。这样的比较,虽然对理解马致远这首小令帮助很大,但也带来一些不该有的误解,需要在此加以澄清。
- 51、《天净沙 秋思》描绘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52、(55)小学必背古诗75首——观书有感(宋)朱熹(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53、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 54、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55、(10)中学必背古诗词——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附董其昌文征明等名家书法作品)
- 56、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 57、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 58、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
- 59、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