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023-05-01 10:20:49
7822
- 1、人的不幸,在于无视自己所拥有的。对失去的念念不忘,对未得到的耿耿于怀。
2、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 3、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 4、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 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 6、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 7、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 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 9、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 1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 11、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12、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 13、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 14、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 15、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 16、生命的珍贵,在于坦然与豁达之间。心中有一万种怕,也无所畏惧,坦然面对生命的价值。
- 17、人生难得四境界:一是痛而不言,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四是惊而不乱,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而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 18、可能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 1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20、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 21、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2、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 23、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 24、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 26、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27、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 2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 29、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30、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 3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 33、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 34、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 35、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 36、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 37、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 38、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 3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 40、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 41、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42、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 4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 44、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 45、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 46、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 47、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 4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49、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用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才会淡定从容。
- 5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 5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52、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