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茜蒂丝一眼就认出了基督山伯爵就是她曾经的恋人爱德蒙•邓蒂斯。
2023-03-16 15:50:30
4285
- 1、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 2、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 3、福德”有时候还是有边际、有漏的。如果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能够安住在般若空性当中,也就是三昧光明云的状态,安住在智慧的状态里,清清净净的,智慧体坚固了之后,就可以动中帮助别人。
- 4、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 5、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 6、一个人越成长越觉得很多东西不必看得太重,比如外界对你的期望,比如无关紧要的人对你喜欢与否。过分看重就会让你迷失自我。为了讨好别人,踮着脚尖改来改去,而被别人绑架了人生。一路走下来,才明白真正的魅力不是你应该变成谁,而是你本身是谁。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 7、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8、经典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 9、冲动是魔鬼,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做与说前先思考就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减少自己事过之后的悔憾。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 10、本觉又是始觉,戒恶修善,修行究竟觉。我们本觉不增不减,依本觉而起修。地藏菩萨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师,代表法身佛,不生不灭。你想见到地藏菩萨,需要先见到自己心,找到本觉。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依靠本觉修行。
- 11、“蝉”是一种境界,唐虞世南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12、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 13、《地藏经》里所讲的孝”,是人最本能的一种情感。现在的人都缺这一课,大人小孩都缺这个孝”。地藏菩萨的功德力能灭众生的無明之火,火焰化红莲。
- 14、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因为,这就是人生。
- 15、释迦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导师,人天教主,诸天、天王都拜佛陀做老师。有佛陀,这世界就得救了。三宝为万世明灯!所以珍惜我们的佛缘,追隨佛陀的教言,好好学习,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16、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我们感知命运的霜雪和冰寒。还有人间那份永世的温暖,也无时不在火热我们的情怀!也许,缺少了哪一样,都不是真正的人生。晚安!
- 17、福德”有时候还是有边际、有漏的。如果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能够安住在般若空性当中,也就是三昧光明云的状态,安住在智慧的状态里,清清净净的,智慧体坚固了之后,就可以动中帮助别人。
18、在佛门里做功德是舍一得无量报。大家在慧日寺也好,在师父身边也好,哪怕装一张光盘,发一张光盘;哪怕在寺院里洗个碗,扫个地,都是融入到师父的弘法事业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消罪障、增福报。师父有多少功德,大家就有多少功德。
- 19、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20、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21、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22、幸福乃精神范畴,智慧乃生命精华。一个人要不断地增加自己智慧的境界,如果活到老都没有增加智慧,那这个生命就被浪费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根本。对社会来说,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文明,这叫文化软实力”。
- 23、当我们的心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就不在了,当我内心追求智慧的时候,烦恼就会被消弱。如果智慧已经成为你心的一种相的时候,烦恼就没有办法再来,因为烦恼一过来,就会变成智慧。
- 24、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25、好人,一生平安,处事,不贪富贵,良知还在,活着知足,才是最好的念安。
- 26、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 27、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28、你不愿自己救自己,观音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祈祷观音菩萨,眼睛看到了,都不是真实的,虽然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但是眼睛所見到的是狭隘,所以要用心灵来感受。看到真相,要关闭错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应该超越幻觉。
- 29、本觉又是始觉,戒恶修善,修行究竟觉。我们本觉不增不减,依本觉而起修。地藏菩萨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师,代表法身佛,不生不灭。你想见到地藏菩萨,需要先见到自己心,找到本觉。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依靠本觉修行。
- 30、修行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
- 31、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 32、菩提心就是发明心地,成佛的心。行菩萨道,是因为一切众生就是我们往昔的父母。发菩提心,无边资粮就可积累,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十分感人,我们应随学大孝、大愿的地藏王菩萨,同时心中升起惭愧、策励之心。
- 33、《地藏经》里所讲的孝”,是人最本能的一种情感。现在的人都缺这一课,大人小孩都缺这个孝”。地藏菩萨的功德力能灭众生的無明之火,火焰化红莲。
- 34、一佛名为“大无畏”,度人时叫做“施无畏”。无畏有五: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 35、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 36、不要因为他人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身心!
- 37、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38、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 39、發心在寺院里打扫卫生,非常好。这个打扫跟你在自己家里打扫是不一样的,以前佛陀也说过,在三宝地扫一扫帚,相当于把地球扫干净的功德。那我们就好好地扫,净除自己无量劫来的罪业,为自己扫,为家人扫,为三宝多做功德。
- 40、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我们是怎样用它来认识这个情器世间的?识”是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两边,有两边就是迷,我们在现象界里用的是识,所以我们有生死。
- 41、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安住在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空性的这种状态,从三界牢狱里解脱出来。我们现正在娑婆世界这个牢狱中,怎样从三界牢狱里跳出去呢?只有般若的智慧这钥匙,能让我们从这个监狱里出去,所以我们要常常地安住在般若的正定当中。大三昧”是正定。
- 42、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 4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44、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相是我们心造的。佛陀悲悯我们,让我们找到心。在苦难中不知道回归本源。心是大方广,是无障碍,是解脱。众生不知心,随境轮转,在境界中迷失心。
- 45、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
- 46、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 47、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4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49、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
- 50、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 51、發心在寺院里打扫卫生,非常好。这个打扫跟你在自己家里打扫是不一样的,以前佛陀也说过,在三宝地扫一扫帚,相当于把地球扫干净的功德。那我们就好好地扫,净除自己无量劫来的罪业,为自己扫,为家人扫,为三宝多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