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 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 4、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 5、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 6、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9、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
  • 10、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 1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 12、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 15、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 1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19、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2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21、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 22、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 2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 24、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 27、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2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 30、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 31、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最难得一个“悔字。
  • 32、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 33、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3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35、懂得给别人好评,才是真正的赢家。
  • 3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 3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 3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 3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40、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 4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 4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 4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 44、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 45、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 4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47、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 4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 4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 51、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 5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 53、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 5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55、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