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言1一流智慧碰撞思想,中等智慧就事论事,三流智慧说三道四。2知音,不需多言,要用心去交流;友谊,不能言表,要用心去品尝。

    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 2、夏天因花开而美丽,人生因梦想而美丽,内心因信仰而美丽,一切因心美而美丽。
  • 3、世界上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菩提心,如果有这个朋友跟随,就会获得幸福。
  • 4、人们受着欲望的驱使,不懈努力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带来的结果是欲望越来越多,努力的过程劳累辛苦,目标实现仍不满足种种痛苦。最后,这些奋斗目标像闪电一样突然消失便伤心不已。多么没有意义啊!一直不断地让自己痛苦。不如满足于你每一个当下,放下每一个过程中的执着,才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
  • 5、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忽然我乱了。
  • 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我们是怎样用它来认识这个情器世间的?识”是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两边,有两边就是迷,我们在现象界里用的是识,所以我们有生死。
  • 6、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我们是怎样用它来认识这个情器世间的?识”是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两边,有两边就是迷,我们在现象界里用的是识,所以我们有生死。
  • 7、别人的赞叹,应视作春风,风过无痕,只留下无尽的勤勉,勉励自己努力做得更好;别人的毁誉,应观成警示,提醒自己,及时发现烦恼习气,就有机会改过自新。明白这个道理,两个就都是你的老师善知识!
  • 8、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 9、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1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 11、我们一向都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很重,既然看得很重,那就一定要学会利用它。怎么利用呢?用它来利益他人,帮助众生。这样的话,你这个身体也很宝贵的,也是个仁波切,也是个如意宝。你不会利用的话,这个身体也会让你变成造恶业的工具。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放下贪执,如理如法地学习怎么利益众生。

  • 12、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 13、学佛之人想要超出三界,永得解脱证菩提,这是我们所有佛弟子共同的大愿,所以修行不走弯路,能够明理,能够真修。所谓真修,如何才是真修呢?我们佛教里说:但得除妄!妄心除去,真心就显,因为这个真本来是不灭的,只是被二障所遮蔽。
  • 14、人的一生,快乐和幸福,痛苦和烦恼会不断交替出现。因此,在得到一些开心快乐的感受时不能很执着,执着的话,痛苦马上会现前;而得到一些烦恼痛苦的感受时,同样不能很执着,执着的话,会更加痛苦。放下执着,一切随缘而住,就会很开心,很幸福。
  • 15、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 16、有的人认为学佛就要丢掉生活和工作,因为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是两个方向,这样想就完全错了。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是用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上师的教言和窍诀来面对社会和家庭,面对生活和工作,这就是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最好的修行。生活和工作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对境,把日常生活变成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 17、平常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 人的不幸,在于无视自己所拥有的。对失去的念念不忘,对未得到的耿耿于怀。
  • 18、人的不幸,在于无视自己所拥有的。对失去的念念不忘,对未得到的耿耿于怀。
  • 19、很多人非常执着今生的财产金钱,特别在意放不下当下的生活,就像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不知道已经在往生的路上排着队了,最多也就几个十年,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因此大家一定要修一个暇满的人身,解脱才有希望。
  • 20、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21、有的居士学了一点佛法,明白了一些佛教的道理以后,就用所学到的法来看他人的过患,这就变成了法执,这是个错误。你了解了佛法的内容以后,要用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改变自己,这才是佛法真正的内涵,你也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 22、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学佛,很好的,也很重要的。但是你的脑子一直沉浸在钱财等外境的发展,而忘掉自己的身体也不行的。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休养身心,调理身体,因为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努力进取的保障。你的境界,你的发展才会非常完美,你才有希望圆满你的世出世法,所以健康的身体很重要。
  • 2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 24、有人说,佛法里面讲的放下,就是要舍弃生活中的一切物欲,那也不一定。你是个学佛人的话,也缺不了衣食住行,也得拥有诸多财物,这些也是需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为了名利地位而去贪求执着这些,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也就不会得到幸福,这才是要放下的。佛法里面所说的放下,指的是放下这些。
  • 25、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 26、以手握一块铁为理由拒绝接受黄金是一种愚痴,享受于宗教氛围而不愿深入领悟贤圣本怀也是一种愚痴的业障。学佛就是学智慧,选择一个智慧的、觉悟的途径,所以需要法,法是宝,需要依照正确的规则去行持,更需要僧宝,需要有人做我们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们法的真谛。
  • 27、诸凡诽谤我之人,以及打骂恶语者,妒怒心怀恶意者,祈愿今生皆成佛、
  • 28、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 29、诸凡诽谤我之人,以及打骂恶语者,妒怒心怀恶意者,祈愿今生皆成佛、
  •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 3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 31、人们受着欲望的驱使,不懈努力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带来的结果是欲望越来越多,努力的过程劳累辛苦,目标实现仍不满足种种痛苦。最后,这些奋斗目标像闪电一样突然消失便伤心不已。多么没有意义啊!一直不断地让自己痛苦。不如满足于你每一个当下,放下每一个过程中的执着,才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

  • 32、别人的赞叹,应视作春风,风过无痕,只留下无尽的勤勉,勉励自己努力做得更好;别人的毁誉,应观成警示,提醒自己,及时发现烦恼习气,就有机会改过自新。明白这个道理,两个就都是你的老师善知识!
  • 33、幸福就在你的身边,要看你如何享受。
  • 34、世界上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菩提心,如果有这个朋友跟随,就会获得幸福。
  • 35、我剛來寺院時,師父就告誡我:煩惱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修行人就要避开这些无益的攀缘,转染成净,即使烦恼砸到你头上,你也要智慧地转为道用。这才是善加护念。
  • 36、幸福就在你的身边,要看你如何享受。
  • 37、假如一个人的内心拥有幸福,不管身处何地,也将快乐无比;假如一个人的内心没有幸福,哪怕躺在龙椅,拥有多闻天般的财富也得不到快乐。幸福不在外表,只存在你的内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快乐和幸福!
  • 38、有人闻思了一些佛法以后,知道要追求智慧,但是如果对于闻到的佛法,想知道的太多,产生很多分别心,这不是智慧只是所闻的法变成了分别念,所以有人闻思之后除了烦恼以外就是分别心。只有把闻到的法用来驱除烦恼,才是真正的智慧。
  • 39、有的人认为学佛就要丢掉生活和工作,因为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是两个方向,这样想就完全错了。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是用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上师的教言和窍诀来面对社会和家庭,面对生活和工作,这就是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最好的修行。生活和工作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对境,把日常生活变成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 4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4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每天都要面对众生,那怎样来面对呢?脸上要以微笑来面对众生;眼里要生起欢喜心来看众生;嘴里也一直要讲他人的功德,说让他人开心的话;身体也一直要服务他人。最重要的是心里,一直要以利益他人的心来发心为他人做事,一定要生起利他心,这很重要!
  • 42、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每天都要面对众生,那怎样来面对呢?脸上要以微笑来面对众生;眼里要生起欢喜心来看众生;嘴里也一直要讲他人的功德,说让他人开心的话;身体也一直要服务他人。最重要的是心里,一直要以利益他人的心来发心为他人做事,一定要生起利他心,这很重要!
  • 43、人生不可能得到什么也不可能失去什么。得到的都是自己曾经积存的,失去的都是自己曾经透支的。
  • 44、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 45、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安住在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空性的这种状态,从三界牢狱里解脱出来。我们现正在娑婆世界这个牢狱中,怎样从三界牢狱里跳出去呢?只有般若的智慧这钥匙,能让我们从这个监狱里出去,所以我们要常常地安住在般若的正定当中。大三昧”是正定。
  • 46、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相是我们心造的。佛陀悲悯我们,让我们找到心。在苦难中不知道回归本源。心是大方广,是无障碍,是解脱。众生不知心,随境轮转,在境界中迷失心。
  • 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 48、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 49、你不愿自己救自己,观音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祈祷观音菩萨,眼睛看到了,都不是真实的,虽然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但是眼睛所見到的是狭隘,所以要用心灵来感受。看到真相,要关闭错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应该超越幻觉。
  • 50、有的人把自己的毛病也看成是一个修为和功德,而将他人的功德、修为和人格看成毛病和烦恼。这种人喜欢讲,喜欢看他人过失,其实这些看到的所谓不对的地方、毛病,都是自己的毛病。所以有毛病的人才会看到毛病,有烦恼的人才会看到烦恼,所有看到的不对都是自己的不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