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2023-04-15 22:22:07
9561
- 1、可以理解生活是一场突围,放过别人的失误不算糊涂,尊重别人的存在不算失败,人生多少纠结,让它随风去,活它不思量,人生怎么活?不忐忑,不傲慢,不痴迷,三分宽阔,笑语相和。
- 2、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 3、生活让我们懂得,生活里的许多颠倒,其实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提醒。需要思索,需要斟酌,生活从来不肯错过一个折磨你的机会,除非你对命运已经是信心百倍,生活能给你提供的一切,原原本本就在那里,如果你感觉到一无所有,那是看错了方向,你就是生活的主人,何曾缺过什么?
- 4、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 5、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 6、生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调和,忙也由他,闲也由他,不必要把自己的柔弱和烦恼向谁去说,听的人也将会是懵懂失措,白白的受了一场无明的折磨。每个人活着的义务,活好天天的这一天,痴,浪费了一番心思。闲,活出生命的几分天赋。
- 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8、生活总是悲欢难测,开心之中有烦恼,快乐之中有忧虑,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点点的积淀,或者说是自我狭隘的一点点突破,平生何时足?知足在路上。
- 9、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虽然业障即使父子不相代受,但菩萨修法中有自他相换。孝心越大,消业障越快。可发愿替众生消业障。破悭贪心,舍外财,再勇猛精进,为了众生,不顾自己的生命。愿菩提心,行菩提心需要贯穿知母恩,念母恩,报母恩”。不忍众生苦,慈心、悲心具足。修成胜义谛菩提心就能见到佛。
10、出家人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尊重,因为他們是正能量的源泉,你对三宝敞开心灵,你恭敬虔诚的时候,这个正能量就自然流进你的生命里了。大家看到出家人,自然就有人会合掌,会念阿弥陀佛,去寺庙里,还会磕头行大礼。
- 11、可以这么理解生活,生活不是读死书,悲观也是它,乐观也是它,悲观活一场人生叹息,乐观活一场低低笑语,明白生命的意义,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恰当的位置。
- 12、岁月一场忙,活了一回人。纠缠几时休,有缘总觉浅。总想收获几个好梨,到手的总是烂梨一筐,有些事情早看淡时,早不慌张,你的心态指导着你是否从容。休费心,少奢求,这世间的故事哪里有个十全十美的尽头。随缘来,休难受,生活也不是一无是处,高高低低都能过,正是心暖时候。
- 13、娑婆世界也是堪忍世界,众生忍而受苦,诸佛菩萨来教化众生,本身也要有这种忍,只不过凡夫的忍,比如说生忍、福忍;而佛有无生法忍;菩萨呢?菩萨觉悟了之后,知道心地是成佛的根本因,能够安住于心地,在时间、环境当中也能够去忍,那叫性忍,调顺忍、柔顺忍,最后也证得果地。
- 14、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 15、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 16、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 17、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 18、岁月一场忙,活了一回人。纠缠几时休,有缘总觉浅。总想收获几个好梨,到手的总是烂梨一筐,有些事情早看淡时,早不慌张,你的心态指导着你是否从容。休费心,少奢求,这世间的故事哪里有个十全十美的尽头。随缘来,休难受,生活也不是一无是处,高高低低都能过,正是心暖时候。
- 19、你内心没有正能量,就会被负能量占据,这明暗、正负两种力量是相互的,明来暗去,阳长阴消,阳气来了,阴气就退掉;光明来了,黑暗就没有了。阳光系数越高,越幸福,幸福是生命的一种质感,这个质感就是你生命里的正能量,你正能量系数越高,你生命的质感就越强,你越幸福。
20、生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调和,忙也由他,闲也由他,不必要把自己的柔弱和烦恼向谁去说,听的人也将会是懵懂失措,白白的受了一场无明的折磨。每个人活着的义务,活好天天的这一天,痴,浪费了一番心思。闲,活出生命的几分天赋。
- 21、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 22、每个人的生活道路和他的思想和行为,千丝万缕,生活的千般设置不过就是一个目的,触动你最脆弱的神经。有时候生活的力度偏大,以至于损害了某些人的神经。不要埋怨生活,生活会为它的过失,选择对你培养更有利的方法和手段,不要奇怪生活会用许多奇特的教育,折磨何其多?生活就没打算把你放过。
- 23、生活是什么,命运结个葫芦,很难确定能开两个好瓢,岁月荡荡悠悠,日子总在折磨,对待磨难的回答,还要几分硬朗,对待埋怨的回应,千万别再傻得叫破喉咙,这世间的事情最好的事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清闲里能过,才是最大的能过。
- 24、忍有众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菩萨所修的,有喜忍、悟忍、信忍,所以忍法里面,修行的不同境界对应忍的内涵不一样。我们现在至少要做到,不去犯能产生苦的法,这也是一种忍。
- 25、历经生活的障碍,自我化解那些生活的踟蹰,山水渺茫,前路隐约,心地存几分坦白、爽直、明朗、善良,活向那里,生死一场,那是去处。
- 26、当我们的心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就不在了,当我内心追求智慧的时候,烦恼就会被消弱。如果智慧已经成为你心的一种相的时候,烦恼就没有办法再来,因为烦恼一过来,就会变成智慧。
- 27、只要有佛法僧三宝,就有福禄寿三星,你信不信?请问你们吃不吃牛肉?不吃牛肉,好!福禄寿三星曾经发过愿:如果有人不吃牛肉,我就在他们家里。你们喜不喜欢福禄寿三星?如果你要吃牛肉,那就等于你亲自把福禄寿给赶走了。
- 28、以手握一块铁为理由拒绝接受黄金是一种愚痴,享受于宗教氛围而不愿深入领悟贤圣本怀也是一种愚痴的业障。学佛就是学智慧,选择一个智慧的、觉悟的途径,所以需要法,法是宝,需要依照正确的规则去行持,更需要僧宝,需要有人做我们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们法的真谛。
- 29、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无形之父母。孝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小孝,在父母膝下承欢;第二孝为大孝,实现父母的心愿;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佛弟子出家,如佛教中佛陀第一次回家就带爸爸证得法眼净,此外,为世界打开了解脱之门,造福了全世界,探索生死根本,带领一切如母有情出三界。
30、释迦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导师,人天教主,诸天、天王都拜佛陀做老师。有佛陀,这世界就得救了。三宝为万世明灯!所以珍惜我们的佛缘,追隨佛陀的教言,好好学习,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31、出家人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尊重,因为他們是正能量的源泉,你对三宝敞开心灵,你恭敬虔诚的时候,这个正能量就自然流进你的生命里了。大家看到出家人,自然就有人会合掌,会念阿弥陀佛,去寺庙里,还会磕头行大礼。
- 32、生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调和,忙也由他,闲也由他,不必要把自己的柔弱和烦恼向谁去说,听的人也将会是懵懂失措,白白的受了一场无明的折磨。每个人活着的义务,活好天天的这一天,痴,浪费了一番心思。闲,活出生命的几分天赋。
- 33、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 34、《地藏经》里所讲的孝”,是人最本能的一种情感。现在的人都缺这一课,大人小孩都缺这个孝”。地藏菩萨的功德力能灭众生的無明之火,火焰化红莲。
- 35、生活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调和,忙也由他,闲也由他,不必要把自己的柔弱和烦恼向谁去说,听的人也将会是懵懂失措,白白的受了一场无明的折磨。每个人活着的义务,活好天天的这一天,痴,浪费了一番心思。闲,活出生命的几分天赋。
- 36、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 37、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 38、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 39、生活是一场考验,可以说是一场酸甜苦辣的清醒,不必要埋怨生活的节奏太快,也不必要埋怨生活的状态沉闷,用眼睛去观察这四季花开,用心地去揣度这咫尺韶华,宽恕是这人生用不完的盘缠,他更是命运最最厚重的质量,风雨落花路,心安是风景。
40、经历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也就引导了生活。复杂的事情简单些,简单的事情细致些,有些事情不在于微,而在于真。简化心头的思索,让那些紧张添几分幽默,不管相逢了谁,别离了谁。眉梢间舒一舒,来哪里,去哪里,不妨笑一笑,几分珍惜,别辜负了这一场相遇。
- 41、你不愿自己救自己,观音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祈祷观音菩萨,眼睛看到了,都不是真实的,虽然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但是眼睛所見到的是狭隘,所以要用心灵来感受。看到真相,要关闭错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应该超越幻觉。
- 42、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 43、当我们的心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就不在了,当我内心追求智慧的时候,烦恼就会被消弱。如果智慧已经成为你心的一种相的时候,烦恼就没有办法再来,因为烦恼一过来,就会变成智慧。
- 44、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安住在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空性的这种状态,从三界牢狱里解脱出来。我们现正在娑婆世界这个牢狱中,怎样从三界牢狱里跳出去呢?只有般若的智慧这钥匙,能让我们从这个监狱里出去,所以我们要常常地安住在般若的正定当中。大三昧”是正定。
- 45、学佛之人想要超出三界,永得解脱证菩提,这是我们所有佛弟子共同的大愿,所以修行不走弯路,能够明理,能够真修。所谓真修,如何才是真修呢?我们佛教里说:但得除妄!妄心除去,真心就显,因为这个真本来是不灭的,只是被二障所遮蔽。
- 46、可以这么理解生活,它就是一场教育,有主张,没主张,它会慢慢教会你。闭门羹、黑脸孔,生活从来没有一个好形式,所有也休想顺了谁的心情,生活里有些需要你去做的,不愿意做的,还有一些你能做的,没做好的,理解生活吧,没有几分对生活的刻苦,哪里能活出好看的人生?
- 47、生活一场沉浮,逆境中休埋怨,多少不如人。顺境中莫失态,休言胜过多少人,生活是活生生的人,相伴那些高高低低,闷葫芦的个性憋不死人,心地的那份开阔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48、娑婆世界也是堪忍世界,众生忍而受苦,诸佛菩萨来教化众生,本身也要有这种忍,只不过凡夫的忍,比如说生忍、福忍;而佛有无生法忍;菩萨呢?菩萨觉悟了之后,知道心地是成佛的根本因,能够安住于心地,在时间、环境当中也能够去忍,那叫性忍,调顺忍、柔顺忍,最后也证得果地。
- 49、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安住在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空性的这种状态,从三界牢狱里解脱出来。我们现正在娑婆世界这个牢狱中,怎样从三界牢狱里跳出去呢?只有般若的智慧这钥匙,能让我们从这个监狱里出去,所以我们要常常地安住在般若的正定当中。大三昧”是正定。
50、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