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诗美赏析》下——小学阶段诗词赏析+人格养成
2023-04-15 13:32:22
5098
- 1、孔子拜师路上经历了千幸万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3、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我们也需要这种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精神,汲取各方面的精华以完善充实自己。
- 4、孔子说‘老子天下第一’,看来在孔子的那个时代道教对当时的社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孔子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则是持久而深远的,孔子后的两千多年儒教一只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连当代儒家的教育思想也是社会主流。道教对中国的影响虽不可低估,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则是社会主流。所以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老子大。你说谁伟大。收起
5、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 6、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 7、【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
- 8、跟王金海老师一起开启孩子学习的内心动力
- 9、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 10、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孔子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 11、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7岁孩童为师的故事,其谦逊、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也说明了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是一句空话,他说到做到。
- 12、想想自己,感到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到了班里赶紧抄学习委员王薇的。结果,我得了个优,这个优上面好像有个小黑点,似乎在说:“你会了吗?”今天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长,在班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 13、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 14、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15、还等什么,来听有趣的试听课吧!
- 16、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 17、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 18、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 19、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 20、子曰:下完(游戏)就玩之,不亦说乎?老杨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坐车而不晕,不亦君子乎?
- 21、你在孔子身上学了哪些品质?
- 22、曾以为我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 23、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 24、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25、关于孔子的一个故事《两小儿辩日》与孔子言行相关的一个成语(韦编三绝)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的意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 26、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 27、孔子听说东南沿海一带,百姓虽然淳朴,却个个颇有学问,于是决定率领弟子们走出书斋去游学,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聪明程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孔子赶路时看见路边有个农夫,正在那里锄地,孔子就下来问农夫:“你锄地这么忙,知道锄头每天要抬起来几次啊?”农夫一下子怔住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无聊,农夫哪有闲工夫去统计这些呢。
- 28、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 29、轮到项橐出题了,他问:“人有多少根眉毛?”这个还真不好回答,孔子只好按照刚才的约定,要拜项橐为师。但项橐突然扑通跳到路边的池塘里,沐浴了一番,因为他说沐浴后方可行大礼。等他折腾完了,孔子设好香案,恭恭敬敬拜项橐为师。孔子赶紧和弟子打道回曲阜,再也不敢到此地游学了,因为一个孩子就让孔子很尴尬,出师不利呢。后人封项橐为“圣公”,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 30、你好,孔子拜师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在学问上要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因为无止境所以他追求不断地学习。
- 31、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 32、项橐一句话问得孔子张口结舌,半晌答不上话来。心想:这孩子的口才真是不得了,问道:“小孩,多大年纪啦?姓啥?叫啥?”“7岁,叫项橐。”孔子暗暗认输,心想:这小子乳臭未干却如此通晓事理,我虽云游天下,博古通今,也有不及他之处。想罢他便上前一拱手:“项橐,从今以后我拜你为师!”说罢便绕“城”而去。
- 33、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师,辗转辛苦到达,老子问他为什么要拜他为师,他说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很努力,当然也是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 3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5、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 36、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孔子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 37、孔子说:喜欢外形美观的玩家一般喜欢联盟,不喜欢部落。
- 38、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 39、6、子曰:呦!到论坛发贴,还能得精华,我还有加分,哦也!
- 40、>点这里成为优爸课堂的故事小主播
- 41、欢迎关注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3、文化中国征集签约书画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书画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文化中国》作为中华文化第一平台,多年来,发现和帮助了众多有实力有潜力书画家。为他们提高知名度,提升书画作品价值和增值空间,并成功走向市场。现面向全球征集实力派“签约书画家”。
- 44、你好,孔子拜师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在学问上要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因为无止境所以他追求不断地学习。
45、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 46、你好,孔子拜师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在学问上要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因为无止境所以他追求不断地学习。
- 47、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故事,觉得我家王后伊菲的故事讲得很精彩,别忘记了点击蓝色的大拇指,为伊菲点赞加油!
- 48、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 49、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 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1、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