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3、strong>孟子名言
  • 4、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7、礼之用,和为贵。

  • 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1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12、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1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16、有教无类。
  •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1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1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2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2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 2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 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2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2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26、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 27、不迁怒,不二过。

  •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29、尽信书,不如无书。
  • 3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31、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3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3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34、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3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3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3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 3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4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4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4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 4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4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4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4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8、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5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5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