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三秦”点明送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赴任之地。运用借代的修辞,勾勒两处的地理环境。“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了全诗旷达的基调。“望”,写诗人的想象,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使全诗基调高昂。“风烟”,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杜少府任所的荒凉偏远,上任路途的漫长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闭塞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2、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 3、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4、你反过来再看诗鬼李贺,那也是少年天才,但是身处中晚唐的衰败时期,心情就不免晦暗颓唐。那再写诗也就成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5、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 6、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 7、(解释)三秦环绕长安都。风烟迷茫中,我眺望,你将远去的五渡口。我俩同是离乡宦游人,别时更觉志同情意深。倘若是四海之内有知己,那怕远在天边,心心相印,犹如在近邻。莫学区区儿女情,离别之时泪沾巾。
  • 8、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9、在WIFI环境中收听更流畅,而且节省流量。
  • 10、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 11、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1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13、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14、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 15、在WIFI环境中收听更流畅,而且节省流量。
  • 16、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 17、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原文为: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19、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20、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
  • 21、庄子不是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朋友在乎的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灵的共鸣。咱们既然彼此知己,那还怕什么天遥路远,万里剑关。
  • 22、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 23、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24、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 25、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 27、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 2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29、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 30、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 31、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 32、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 33、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34、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35、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36、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 37、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 3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 40、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41、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就随着地方的刻画自在其中了。
  • 42、你好,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帅哥!美女!如果
  • 43、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就随着地方的刻画自在其中了。
  • 44、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 但是王勃这两句话,又是对曹植那六句话的高度概括,这就不是抄袭了,而是推陈出新。其实王勃本来就是非常擅长师于古而胜于古的。
  • 45、但是王勃这两句话,又是对曹植那六句话的高度概括,这就不是抄袭了,而是推陈出新。其实王勃本来就是非常擅长师于古而胜于古的。
  • 46、你好,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帅哥!美女!如果
  • 47、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 48、hǎi nèi cún zhī jǐ ,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 49、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 50、赏析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勉励和安慰友人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巾抹眼泪,应该坚强些。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在歧路”,照应题目中“送”字。
  • 51、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
  • 52、wú wéi zài qí lù ,ér nǚ gòng zhān jīn 。
  • 53、那首联这么工整、这么壮阔,颔联该怎么衔接呢?颔联要是再对仗,就不免显得死板,那怎么办呢?干脆不对仗了,以散句承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由实入虚讲心情了,我跟你离别的意绪。
  • 54、·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故为后人传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