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1、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 2、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3、庄子不是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朋友在乎的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灵的共鸣。咱们既然彼此知己,那还怕什么天遥路远,万里剑关。
  •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5、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
  • 6、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
  • 7、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
  • 8、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9、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 10、✦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应泛指蜀川。
  • 11、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
  • 12、全诗如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3、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 14、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15、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 16、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17、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同比邻而居。
  • 18、·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故为后人传诵。
  • 19、庄子不是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朋友在乎的不是每日的厮守,而是心灵的共鸣。咱们既然彼此知己,那还怕什么天遥路远,万里剑关。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诗人是用五津来泛指蜀地的。从长安遥望蜀川,只见一片风烟,风烟阻隔了视线,但也正是这风烟,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了。
  • 2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诗人是用五津来泛指蜀地的。从长安遥望蜀川,只见一片风烟,风烟阻隔了视线,但也正是这风烟,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了。
  •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táng dài:wáng bó唐代:王勃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22、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24、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 25、那可能有人知道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呀,什么来历呢?当年陈思王曹植写《赠白马王彪》不是说嘛,“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 26、♪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 27、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 28、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29、辅三秦:以三奉为畿辅。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 30、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31、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 32、在WIFI环境中收听更流畅,而且节省流量。
  • 33、那首联这么工整、这么壮阔,颔联该怎么衔接呢?颔联要是再对仗,就不免显得死板,那怎么办呢?干脆不对仗了,以散句承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由实入虚讲心情了,我跟你离别的意绪。
  • 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34、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 35、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作《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 36、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
  • 37、“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长安的景象,气象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 38、诗人王勃写这首诗慰勉朋友不要在离别时伤心,至今广泛流传,让我们来看看诗人写下了怎样的诗句吧?
  • 39、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 40、“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 4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4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43、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4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45、虽然后来不小心卷入了王子们之间的内斗,仕途受挫,但是内心终究是雄壮的。你看他写《滕王阁序》不是也很高调地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啊。
  • 46、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 47、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 48、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 49、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50、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 51、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 52、虽然后来不小心卷入了王子们之间的内斗,仕途受挫,但是内心终究是雄壮的。你看他写《滕王阁序》不是也很高调地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啊。
  • 53、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54、wú wéi zài qí lù , ér nǚ ɡònɡ zhān jīn 。

  • 55、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 56、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