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 1、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 2、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 3、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 4、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5、紧接前两句,诗人写出彼此离别的抒情之意,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 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 6、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 7、诗人描写了离别,从更宏大的角度写着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人在秦一人在蜀又算得什么呢。
  • 8、(作者)王勃(朝代)唐
  • 9、赏析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不必伤感。
  • 10、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 11、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 12、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 13、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 14、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6、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17、⒉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什么?
  • 18、当年南朝的才子江淹写《别赋》,开篇不就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道尽了离别的苦涩。但是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写得潇洒浑厚、独树一帜。
  •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 19、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 20、杜少府在京城得到县尉这要的小官还要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宦游在外,仕途也比较坎坷。当他们携手走出京城,遥望五津的时候,彼此间的感情便会很自然的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

  • 21、本来诗也是有时代性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比方说宫体诗,在六朝是主流,后来看就是靡靡之音。
  • 22、hǎi nèi cún zhī jǐ ,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 23、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 24、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25、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26、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 27、“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长安的景象,气象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 28、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 29、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30、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 31、这句话呀,真是豁达大度,掷地有声。它一出来,诗的境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这个情调,也从黯然转向了雄壮。
  • 风烟望五津:
  • 3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33、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
  • 34、译文跟您分别时依依情深,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 35、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 36、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37、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3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3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40、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41、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 42、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43、与你分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 44、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咱们前面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时候说过,宦游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 45、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 46、那颈联警句一出了,尾联怎么收呢?“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谓歧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在大路的分叉的地方分手,所以歧路其实就意味着分手,因此人们也把临别称为临歧。
  • 47、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 48、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 4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50、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 51、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