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描写苦尽甘来的名言警句:

  • 1、我们读的书、吃的食物,乃至唿吸的一口空气,都需要依靠其他很多事物来成全,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自我。有了「无我」的想法,才会尊重别人。仔细思维这点,你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对自己好的,对众生也好。人我的连结感,就会很亲近、很紧密,这时利他就会很自然。
  • 2、所谓的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有着清清楚楚的显相,只是本质是空性,显相和空性是双运的,这才是对空性的如法理解、认为一切都不存在是偏失,认为一切真实存在,也是偏失、一开始,对初学者要用「破斥」的方式,破斥对「空」和「有」两边的偏见与执着;但真正的空性修持,是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来理解。
  • 3、人生在世短暂而难得!追求的一切快乐与美好,其实都是一种知足和满足吉祥的酥油灯。
  • 4、就像风刮着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

  • 5、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不可以失去无限的希望。我相信 这世间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 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 6、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 7、佛教徒都可以心胸开阔,接纳所有宗教,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乘,就觉得其他教派、乘法不怎么样,这是不好的,不要有这样的偏私分别心。法无高低,只是要看它有没有利益到这颗心、适不适合这个人而已,大家心胸要开阔,不要偏私。法无高低,只有适不适合而已,不要去论断法的高低。
  • 8、就像风刮着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
  • 9、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10、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 11、在佛经中提到,对叁宝有贡献的人将有很大的福德,所以我们也要随喜他们。虽然今生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粮金钱,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们所贡献、所发心的一切,就像是代表着自己、就像是代替自己贡献叁宝一样,我们这样来随喜是很重要的。不要将他人的供养看得很负面、凡俗,这样容易生起烦恼。
  • 12、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 13、虔诚的祈祷忏悔所有的罪恶,发现自己的心灵如圣水般清净!时刻都要怀着一颗接受得失无常的心,去认识一切都是短暂的拥有,才会感受到活出当下是多么的重要会那么的自在。
  • 14、当背后有人飞短流长,任你舌如莲花亦百口莫辩,世道本是起伏跌宕。

  • 15、我们要把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给所有众生都能够领受到最究竟的一种安乐,同时也回向给跟我们一起共享喜乐的、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都回向大家都能相亲相爱,能够和乐。
  • 16、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
  • 17、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 18、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 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 19、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 20、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 21、有信仰的人最富贵,具道德的人最安乐,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用财富装扮身躯,不如用虔诚美化心灵。
  • 22、精进是一种自然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态。强迫刻意去行持善法,那就不是精进,也不是修行。修行是自然的事,刻意去做反而不是修行了。就像偈文「犹见勤如救头燃」的形容,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刻意说服自己需要去做,而自然反应就要赶紧扑灭头上的火,就像如此,我们行持善法,是为了一切众生。
  • 23、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 24、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 25、这个世上每件事都要有个度,不能低调过度会被认为低能,不能好人过度会被认为贱人,也不能高调过度会被认为狂妄,更不能幽默过度会被认为脑残,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做人的分寸!因为装文艺伪富的人过多自私自利无信仰的人太多导致这个社会没有情感的价值,缺乏尊重和感恩。
  • 26、藏传佛教各支派有各自的讲修传承,辩经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同,各自都有各自的含意所在。就像宁玛和噶举,比较注重「修」的传承;格鲁和萨迦,比较注重「讲」的传承。我们噶举派在山间修持,意义上就是要远离世间八风,住在山洞寂静处,一生都禀持着实修传承。
  • 27、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 28、”有爱而无敬,爱便难以维持,相互敬重,以礼相接,才有爱的基础。
  • 29、我们不论做什么 , 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够利他 , 即使是唿吸的状态 , 也是如此 , 在每次的唿出、吸气中, 也要成为利益他人的方式。
  • 30、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 31、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不是因为价值的迷失,就是因为欲望的过多。
  • 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 32、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 33、譬如有些时候我非常忙,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说很多话,这样一天不停的忙下来,如果没有禅定力,到了晚上,会觉得怎么时间一下过去了,事情都消逝了,但自己这一天到底过得有没有意义?会有种空虚感。所以做事要有定力,要把心放在所做的每件事上,随时保持觉性、觉照力。
  • 34、(是高级境遇,如同“观白”,智慧非其莫属。

  • 35、我们要把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给所有众生都能够领受到最究竟的一种安乐,同时也回向给跟我们一起共享喜乐的、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都回向大家都能相亲相爱,能够和乐。
  • 36、这个世上每件事都要有个度,不能低调过度会被认为低能,不能好人过度会被认为贱人,也不能高调过度会被认为狂妄,更不能幽默过度会被认为脑残,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做人的分寸!因为装文艺伪富的人过多自私自利无信仰的人太多导致这个社会没有情感的价值,缺乏尊重和感恩。
  • 37、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无论他的条件有多好,他都不会感到快乐和喜悦。
  • 38、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 39、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
  • 40、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 41、佛法的重点是实修,是降伏自心。真正有用的,不是向外供养,应该好好供养自心,祈求自心说:「我的心呀!你要好好修持呀!好好生起戒定慧呀!」你真正应该供养、祈求的对象是谁?就是自己的心。无论供茶也好,供多玛也好。如果内心空虚,做再多外在的供养,其实也不会有用的。
  • 42、苦难常相伴,消瘦伤容颜。
  • 43、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成。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缘的结果,悲惨的遭遇,也是轮回中无法逃避的恶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亲自参与并种下的。我们要懂得取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在于当下。
  • 44、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

    有信仰的老人面对生老病死时的心态是格外的释然而喜悦,因为有着虔诚的灵魂所以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每一次无常的来临,微笑着善待每一个轮回中的生命。
  • 45、有信仰的老人面对生老病死时的心态是格外的释然而喜悦,因为有着虔诚的灵魂所以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每一次无常的来临,微笑着善待每一个轮回中的生命。
  • 46、在末法时代这剧烈烦恼和痛苦当中,能获得佛法甘露水人极其稀有,现在人们拥有快乐非常稀少,因他们心灵没有受到佛法甘露水滋润。身处此六道轮回中,纷繁复杂痛苦与烦恼围绕着我们,烦恼之勐火不同寻常般炽盛,在此痛苦惊涛骇浪中,我们不能就此怯懦,应该鼓起斗志运用佛法智慧进行观察与对治。
  • 47、当具有空性的智慧时,一切所为都将成为通往菩提之道,就算是喂给老狗一口食物也将成为布施波罗蜜。因此,智慧是十分至要的。不过,随随便便的智慧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必须要以听闻的智慧来认出烦恼,以思维的智慧来制伏烦恼,以禅修的智慧来根除烦恼。
  • 48、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痛苦的深度也决定快乐的知明度。痛苦是快乐的来源,知足是幸福的根本。想要快乐~就要痛苦。
  • 49、我们却对于自己上师的传承和教派太过执着,以一种私心执着自己的传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体佛教的利益,却去分出自己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们忘失了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忘失了整体佛教!丝毫不觉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范畴内,反而视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
  • 50、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自己错了,其实,勇于承认错误并没有人嘲笑你,反而得到别人的尊重。
  • 51、儒家有“性善”与“性恶”之说;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就是良心。
  • 52、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 53、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
  • 54、悭,即吝啬之意,不管佛法或财物,都不想分享而想自己留着,这就是「悭」。谄,即隐藏自己的过失。诳,是自己并无功德,却装腔作势,假装自己有功德。怠,指懈怠、怠惰之意。慢,是指自己并无功德却以为自己有功德、德行的慢心。贪,是指贪求无形的名誉或有形的财物。嗔,对他人所拥有的起嗔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