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几枝红倦,寂寂琐窗西畔。半梦半醒时,谁向绣衾低唤。魂断,魂断,花也为人长叹。

  • 1、红尘不到眼,白日相与永。
  • 2、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
  • 3、骢马王公新卜宅,衡山待诏旧留图。
  • 4、“邻借”的典型范例:拙政园西园“宜两亭”
  • 5、——款署“蝯叟书於吴门”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 6、(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 7、在文徵明看来,虽然园林并不远离人境,但园居者却能在园中“见远情”。“意远”,是心灵的超然与远游。“会心”之“不远”和“意远”并不相悖,“不远”强调的是祛除心灵与外物的距离和隔膜,“意远”则强调精神的超越。
  • 8、各位游客:拙政园的主要景观就游赏到此。让我们在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小园林里,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气氛吧。
  • 9、随意在草堂边栽种些花草,紫蕤是那么红艳漫漫成行。春光烂漫像千座纺机织出的锦缎,自然万物蒸腾糅合出百花的味香。爱怜那些花香香透了怀袖,不忍让东风雨水淋湿衣衫。高逸的情怀早已超越了人间繁华,只静静看那狂舞的游蜂下下上上。
  • 10、不闻车马过,时有野人留。
  • 11、步入听雨轩,如烟的江南丝雨竟然潇潇春雨般急密起来,一琴一棋,一书一画,一盏一觞,更和了这泠泠的雨声,诗意地敲打一丛芭蕉,一池清荷,听雨轩听雨,又是上天赐予的满怀惊喜。最是牵惹情肠处,雨打芭蕉荷叶声。手边一卷宋词听雨,和了这羁旅的思绪。
  • 1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 13、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梦隐楼
  • 14、宁知隔瑶汉,别有玉泉清。
  • 15、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 16、闲登万里台,旷然心目清。
  • 17、文徵明还明确提到,丘园的这种“养素”,并不是为了观物。邵雍曾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提出“观物”是为了把握物之上所蕴含的理,物是认识天理的一个媒介。
  • 18、(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 19、飞台千尺。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 20、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 21、本届书展更加注重服务和推动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以“阅读开启美好人生”为主题,开展绘本阅读、科普阅读和经典阅读等富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快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阅读素养。本届书展共组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8万种,举办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活动100多场,曹文轩、黄蓓佳、祁智、王一梅、沈石溪等知名儿童作家将到场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与青少年读者互动交流
  • 22、取自杜甫诗句“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而命名的绣绮亭建在黄石假山上,亭东是海棠春坞,亭南是玲珑馆,亭西是远香堂,亭北是隔水相望的待霜亭。春天来了,亭子周围牡丹盛开,花瓣儿层层叠叠;紫藤串串,招蜂弄蝶;更有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引来鸟儿啄食。
  • 23、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 24、春光烂漫千机锦,淑气熏蒸百和香。
  • 25、复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来桥上行。

  • 26、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意远台题诗
  • 27、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 28、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 29、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水华池
  • 30、几阵春风过后,天平山的油菜花也已褪去了青涩,放眼望去,都是茵茵的绿,灿灿的黄。
  • 31、自爱芳菲满怀袖,不教风露湿衣裳。
  • 32、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 33、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 34、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 35、王希孟,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的天才少年。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 36、燕子来的时候,漫天飘洒着细雨风满园子。倚着栏杆往外看,青梅像豆子一样大小,柳树随风飞舞像一阵烟。
  • 37、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意远台题诗
  • 38、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 39、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曾讲道:“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中国画”。中国古代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国造园艺术与绘画、诗歌艺术虽形式不同,但其立意、人文精神都是相通、相融。
  • 40、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在《咏拙政园山茶花》中形容拙政园的曼陀罗花之美:“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
  • 41、见鸿归阵阵,几增凄切。
  • 42、湘筠坞在桃花沜之南,槐雨亭北,修竹连亘,境特幽迥。
  • 43、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
  • 44、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 45、夏有四周池中盛开的荷花;春有三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两座曲桥划分水面,只见秋水半潭;树木凋零的冬山倒映入水,则可赏似真如幻的虚涵之美。

  • 46、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 47、是说拙政园将壶天瑶台之仙境移来尘世,而主人则仿佛是仙境中的仙人。而这仙境,其实并非尘世外的飞升之地,而是主人以空灵的心胸在世间营造的栖居之所。又《深静亭》诗道:“睡起龙团熟,青烟一缕浮。”时光在悠然的心境中,也变得格外绵长,因而园中仿佛别有洞天。《小飞虹》诗则道:“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诗人到园中,兴起“升仙”之感,欲脱离尘世,飞入仙境。
  • 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
  • 48、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
  • 49、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数量多名气大,现在对外开放的园林有70多处。其中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清朝几代皇帝因深慕苏州园林之美,便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仿造之。
  • 50、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
  • 51、杜牧诗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恰似一幅拙政园景观图。
  • 5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 53、可怜塞上燕支山,染花不就花枝殷。
  • 54、鲁望五湖原有宅,渊明三径未全荒。
  • 55、长养端资鬼神力,优昙涌现西流沙。

  • 56、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 57、出自: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