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休问,向客边解后,只好拈杯。

  • 1、俞樾在《拙政园歌》还有一句“衡山待诏旧留图”,又提到一位顶级大腕——“衡山待诏”指文徵明,曾经画过《拙政园图》。
  • 2、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大家去逛逛肯定不虚此行!!
  • 3、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 4、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茅屋午鸡声。
  • 5、游拙政园》叶圣陶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惟妙惟肖的记录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就,准确的说古代绘画中界画和中国园林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融合。一幅幅精美的古代画卷,是中国文人、画家用智慧与境界诠释出的造园设计精髓。画中所造庭园是画家逸趣追求,超脱于现实境地。而古代造园家将平面性界画绘图转换为空间三维视角,其设计意境引向对空间实践的思考。古典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园林景有尽而意无穷”,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古代画卷,二者都以意境美为最高境界,都是民族文化特色,需要认真研习。
  • 6、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惟妙惟肖的记录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就,准确的说古代绘画中界画和中国园林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融合。一幅幅精美的古代画卷,是中国文人、画家用智慧与境界诠释出的造园设计精髓。画中所造庭园是画家逸趣追求,超脱于现实境地。而古代造园家将平面性界画绘图转换为空间三维视角,其设计意境引向对空间实践的思考。古典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园林景有尽而意无穷”,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古代画卷,二者都以意境美为最高境界,都是民族文化特色,需要认真研习。
  • 7、拙政园的起名起源于西晋潘岳的《闲居赋》“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首诗一看就知道描绘的是一副田园生活的场景。拙者,是表达忠厚老实,安守本份,不忘初心的人称为拙者。建园者是王献臣是朝庭的监察御史,是一个清官,是官场失意后回乡建造了这么一个园林。
  • 8、《南巡盛典》中苏州狮子林园插图
  • 9、江城作花颜色好,杜鹃啼血何斑斑。

  • 10、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11、听松风处在梦隐楼北,地多长松。
  • 12、叙事画,是叙述一则故事或图解一个事件的绘画类型,通常包括历史故事画、人物故事画,题材来源于真实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等。中国古代叙事画题材丰富,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代的画像石。自宋代开始,宋徽宗热爱作画,宫廷画家在叙事画的题材、风格以及表现技法上都精细专研,绘制出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传世佳作。
  • 13、悠悠地登上了万里高高台,一望无垠心情旷然而舒展。望纷纷落叶感到深深秋意,志意随着长江水流向远方。白云低垂在水上漂浮游荡,太阳西下惟见山影在纵横。
  • 1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 15、康熙3年(公元1738年),东部附近花园被太守蒋金懿所购得并加以重修,后来起名“补园”,西部部分归叶士宽所有并改名为“书园”。
  • 16、苏州蕴涵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柔情。漫步老城区,片片青黛构成瓦檐,块块青砖铺成台阶。苏州的水是蜿蜒曲折的也是如丝如缕的,它在油纸伞上寻觅着,在青瓦屋檐上探索着,在扬子江里开拓着。滴滴柔水流过屋檐,落在青石板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耳边柔情蜜意的吴语细细呢喃着……此地恬静秀美的古韵醉人心田。
  • 17、木落秋更远,长江天际明。
  • 18、有泉涓涓,白石齿齿,岂曰高深,不远伊尔。
  • 19、吴伟业 〔清代〕

  • 20、此桥为拙政园唯一保留下来明朝建园时的遗构
  • 康熙3年(公元1738年),东部附近花园被太守蒋金懿所购得并加以重修,后来起名“补园”,西部部分归叶士宽所有并改名为“书园”。
  • 21、康熙3年(公元1738年),东部附近花园被太守蒋金懿所购得并加以重修,后来起名“补园”,西部部分归叶士宽所有并改名为“书园”。
  • 22、俞樾在《拙政园歌》还有一句“衡山待诏旧留图”,又提到一位顶级大腕——“衡山待诏”指文徵明,曾经画过《拙政园图》。
  • 23、今夕是何年?戏台下,惹动一袭清婉愁怀。可否,深闺一梦回千年,看袅晴丝吹来唐风宋月的海棠庭院,倚妆楼赏遍十二亭台月明中?
  • 24、烦君远饯意偏饶,念我离群怎寂寥。
  • 25、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 26、有泉涓涓,白石齿齿,岂曰高深,不远伊尔。
  • 27、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 28、“梦隐”,是拙政园中重要建筑的名字。这一名称,揭示出王献臣修筑拙政园的深层原因。它还揭示出园林对于文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从功名利禄的尘梦中惊醒的文人而言,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安顿的家园。文人隐居其中,仿佛从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中抽身而出,归栖于仙境。
  • 29、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 30、释义:一条小径盘旋在深山上,这个景象却坐落在繁华的市井之中。
  • 31、各位游客:拙政园的主要景观就游赏到此。让我们在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小园林里,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气氛吧。
  • 32、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 33、缀云峰映春波绿,心境清如兰雪诗。
  • 34、苏轼曾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用于苏州园林同样适用。
  • 35、释义:居住在世上独一无二的偏僻幽静的山野,离开了城市的喧闹干扰。
  • ——款署“录沈景修旧句”
  • 36、——款署“录沈景修旧句”
  • 37、(出兰雪堂西门,在缀云峰前)
  • 38、烦君远饯意偏饶,念我离群怎寂寥。
  • 39、言敞东轩,睨彼丛棘,君子于何,帷晏以适。

  • 40、山岛竹坞曲水清,归居小筑世无争。
  • 41、时间:30
  • 42、(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 43、表现“静观”的画面则更多。《倚玉轩》图,则绘一文士正驻足于轩外的栏边,欣赏碧玉万竿。《小沧浪》图中,两个文士在水槛中倚栏而坐,槛外碧波万顷,对岸嘉树葱茏。《钓》中,文士未曾持竿垂钓,而是盘坐于石矶之上,欣赏“粼粼”的水波和芳草萋萋的汀洲。此外,《深静亭》《志清处》《待霜亭》《听送风处》《玫瑰柴》《槐幄》《槐雨亭》《玉泉》等图中,均有这种“坐赏风光”的描绘。
  • 44、《咏拙政园山茶花》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长诗,包含一段哀婉凄迷的故事。诗的开头写道:
  • 45、《南巡盛典》中苏州狮子林园插图
  • 46、晓雨散春林,浓香浸红玉。
  • 47、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 48、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 49、【赞美拙政园的诗句】兰雪堂拙政园东部之主厅。20世纪60年代拙政园园门由中部移至东部后,此厅成为入园游赏的第一景,位置十分重要。堂名取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意。据明王心一之《归田园记》所载,当时兰雪堂面阔五楹,爽垲整洁,“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邻僧舍,旦幕梵声,时从竹来”。清初文学家沈德潜曾有《兰雪堂园记》专门记此景的美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重建拙政园东部时,设计者细心查找原归田园居之资料,尽量按原来格式恢复厅堂建筑和周围景色。

  • 50、若虹妈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每天都有免费动听的故事,陪伴您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 5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 52、苏轼曾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用于苏州园林同样适用。
  • 53、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 54、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zgshscjxh)
  • 55、听松风处在梦隐楼北,地多长松。
  • 56、独有君恩归未得,百花深锁月明中。
  • 57、《园冶》,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明代计成著。书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刻印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三十年代時,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
  • 58、成片的绿竹啊一直连接到平岗,从那回来又到了竹坞。才是盛夏这里已有了秋意,竹林深处不知道天日时光。林中那位仿佛是世外人,弹琴喝酒只是自娱自乐。风吹来了酒醒了,还是坐听那竹林中沙沙的雨声……
  • 59、高一(17)班吕馨逸一等奖95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