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5、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8、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1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1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1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2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2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7、尽信书,不如无书。
  •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3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3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3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35、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3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 3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38、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3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40、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42、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4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 4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4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4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48、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4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5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5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5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