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 1、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 2、(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 3、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 4、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5、(译文)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6、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7、(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 8、(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 9、(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 10、(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知:通“智”
  • 13、(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15、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 16、(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17、(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 18、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 19、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 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20、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21、(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3、①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 24、①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 2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26、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27、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28、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2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30、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 31、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 32、【论语全文解释】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 33、(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34、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 35、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 3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37、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38、(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39、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40、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 41、(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4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 43、(译文)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 44、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4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46、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47、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③。”
  • 48、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③。”
  • 49、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50、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 51、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 52、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 5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54、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 55、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 56、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57、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