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放:依据,根据。

  • 1、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 2、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3、《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
  • 4、(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 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6、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7、(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8、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9、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11、(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 1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4、②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 15、《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
  • 16、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 17、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18、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 19、(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20、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21、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22、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23、(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24、(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27、(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2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29、(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30、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 31、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 32、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 33、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3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35、(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 36、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 37、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 38、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 3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 40、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41、【论语全文解释】①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 42、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 43、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44、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 45、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 46、(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47、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48、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49、(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5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 51、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 52、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 53、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5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55、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56、⑤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 57、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