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公元前495年

  •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3、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4、(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5、(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 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 6、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 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9、试译:孔子说:“教化人民,可以让他们跟好人学好样,不必让他们听多少道德说教。”
  • 1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11、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12、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③。”
  • 1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14、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15、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16、(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 17、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18、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19、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 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 20、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 21、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 22、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 2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24、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25、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26、(注释)(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3)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 27、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28、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 29、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3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3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3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33、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这一思想是可取的。
  • 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34、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 35、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 36、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37、(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 38、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 39、《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 4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41、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42、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43、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 4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45、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 46、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47、不要伤害母亲!说文解字:母,为你做牛做马,像奶牛一样哺育你的人!
  • ①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 48、①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 49、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50、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 51、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5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3、(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 54、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 55、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5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