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 1、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 2、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3、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4、(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 5、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 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 6、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 7、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 8、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9、(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10、②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数之数;数之终。”

  • 11、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12、【论语全文解释】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 13、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 14、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5、(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16、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17、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18、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师傅之于己,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 19、(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师傅之于己,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 20、试译:孔子说:“三年学习中,始终对俸禄不动心,这个不容易做到。”

  • 21、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 22、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 23、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5、(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 2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27、(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 28、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 29、(注释)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 30、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31、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32、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33、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 34、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 35、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36、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 37、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 38、试译:孔子说起颜回,叹道:“可惜(早死)了!我眼看他天天向上,却没能见到他成道。”
  • 39、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40、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2、【论语全文解释】①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 43、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 44、(注释)①射:射箭。这里指射箭比赛,是古代的一种礼仪。②揖(yi)让而升:揖,拱手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揖让而升是说在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表示谦让,然后才登堂比赛。③下而饮:比赛完后下堂饮酒互相祝贺。
  •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 45、《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 46、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4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4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9、“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 5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51、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52、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 53、不要伤害母亲!说文解字:母,为你做牛做马,像奶牛一样哺育你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