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为本地最有名的佛教寺院兴化寺主编的《徐州佛教》杂志写过文章,从而认识其编辑老师,碰到初十五上香高峰及其他重要佛教节日活动,他们要加班加点工作,拍照片,写动态。记录这些重要的佛教活动,心诚则灵嘛。

  • 1、那么,该如何修智悲呢?
  • 2、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 3、夜,当那场如烟如雾,如锦如缎的潇潇暮雨从天际潸然斜落的时候,这一曲《雨夜静思》又婉约成了如昨的心事,尤其在有雨的静夜里聆听,更是让人凄清满怀,心里喷涌出的是阵阵的疼惜和叹息。
  • 4、说回到弥勒信仰,前面说过,我们将这个范畴限定在汉传佛教,而且不包括民俗信仰的话,简单来说,弥勒信仰可以包括两个方面:
  • 5、其实,大悲还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意义:
  • 佛教是科学吗?虽然佛教中的某些观点与科学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将二者画上等号。
  • 6、佛教是科学吗?虽然佛教中的某些观点与科学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将二者画上等号。
  • 7、夜,当那场如烟如雾,如锦如缎的潇潇暮雨从天际潸然斜落的时候,这一曲《雨夜静思》又婉约成了如昨的心事,尤其在有雨的静夜里聆听,更是让人凄清满怀,心里喷涌出的是阵阵的疼惜和叹息。
  • 8、当时的国王叫梵摩达,他觉得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三十二相,以后有可能做转轮王,夺走他的国王位置。他非常害怕,于是就想害这个孩子。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弥勒的父母,他们就偷着将弥勒送到了他的舅舅那里。

  • 9、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 10、后来,这个仙人在山林中修行时被暴雨所困,没有食物。一对兔母子见他多日未食,恐怕他饿死了(这个仙人所持的法就泯灭了),于是便跳入火中烧成食物供他食用。仙人被深深感动,发愿生生世世不起杀念,永不食肉,直至成佛。这个仙人就是弥勒菩萨,“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是因缘名“慈氏”。
  • 11、为什么呢?譬如,纵使将一位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康复为止,但这样能防止他以后不再生病吗?不能。我们能解决的,只是这一次生病的问题罢了,他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所要经历的病痛,我们是爱莫能助的;任何形式的财物布施,都只能暂时地解决他人生活贫困、衣食无着的问题,却并非长远之计。只有让众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导他们修行,从而踏上解脱道,才能彻底地、永久性地解决他们的所有痛苦,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度。
  • 12、1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 13、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 1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 15、一山清凉,千年佛光。
  • 16、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 17、这是因为创办人大醒法师中风卧床不起,不能语言,住持无上法师是一位头陀苦行的行者,对教育他也不敢闻问,就全权给我负责。大概有六十名学生,四众弟子都有,我请心悟、心然两位法师,一位担任佛学教师,一位担任佛教史教师,我教授国文。其它的世俗学科,皆由当时石油公司研究所几位科学家,如:李恒钺《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的作者、程道腴等人教授。
  • 18、他还认为:学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个方法都行。譬如净土宗的念佛是方法之禅宗的打坐参禅也是一种方法,但不能认为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算是学佛;同样,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这是两种方法。不能认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认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但这并不是成佛的唯一道路,不修气脉明点也可以成佛。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有些方法可有可无,佛教并没有限定非用哪一种方法不可,但唯一不变的精华,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与大悲,就不能成其为佛法。虽然这是荣森班智达的论点,但却

  • 19、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 20、“弥勒”是个简称,其梵文音译为“弥帝隶”或“梅呾利耶”,翻译成汉语是“慈”的意思。据载,“弥勒”是他的姓,因此称为“慈氏菩萨”。“阿逸多”是名字,译作“无能胜”,意思即是没有能够胜过他的,没有比他更殊胜的。
  • (佛教基础)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 21、(佛教基础)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 22、当夜晚想你时,就在心里对你说希望能和你一生一世,其实只是一生一死,相隔两世。
  • 23、做一件事时,不管是你的工作还是你的兴趣,都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努力,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 2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 25、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知道里边的个中滋味。繁忙的日子让我难以忘怀,我很想天天就那样生活着。可是我不能啊,我还没有那样的权利,因为我还是要在家的,在家的日子就不会繁忙。繁忙的日子真精彩,让我留连忘返,真是怀念埃。
  • 26、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 27、黑夜让孤独变得深邃,孤独在黑夜升华,绽放演绎着黑色的美丽没有星星的夜里、我还是我自己。
  • 28、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 29、(佛教基础)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
  • 3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 31、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 32、繁忙的日子让人充实,繁忙的日子让人无暇顾及那些烦心的事情,让人忘记烦恼,让人看到光明,让人总是沉浸在微小的收获里,体会到小小胜利的喜悦。其实生活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太大的抱负,就不要难为自己,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既是有远大的理想,也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还是现实点的好,免得到头来竹蓝打水,空悲切。
  • 33、“弥勒”是个简称,其梵文音译为“弥帝隶”或“梅呾利耶”,翻译成汉语是“慈”的意思。据载,“弥勒”是他的姓,因此称为“慈氏菩萨”。“阿逸多”是名字,译作“无能胜”,意思即是没有能够胜过他的,没有比他更殊胜的。
  •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 35、每到夜深人静,我才倍感寂寞倍感心酸,孤单的人心易碎,总是看到别人双双对对,才感觉,一个人好孤单,只是真心已不在,真心已不算。
  • 唯有佛这样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他世间的慈悲只能说是“悲”而已,还不能用“大”来形容,因为大悲心与佛的智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
  • 36、唯有佛这样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他世间的慈悲只能说是“悲”而已,还不能用“大”来形容,因为大悲心与佛的智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
  • 37、喜欢在你身上留下属於我的印记,却不曾记起你从未属於过我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弃你之前,请你,至少要喜欢上我。
  • 3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 39、-超过了时间,超过了空间。所有的感伤,总会留下一丝快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或许有过绵长刻骨的痛苦,或许曾经无数次想要放弃,可现在终于明白,你带给我的快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路西法,现在说重新开始,会太迟了吗?
  • 40、(佛教基础)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 4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42、华藏寺位居南京侯家桥,距离现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不远,不到两公里。当时里面已经有小小一座织布工厂,还有益华文具店、热水供应站等设施。据说,当初在左近的数条街道土地都是寺方所有,后来住持吃喝玩乐,把它一一的变卖,使得华藏寺蒙受了法门不兴的名誉。
  • 4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 44、(佛教基础)对其他教派应持何种态度?
  • 45、倾落是个脆弱的人容易感伤。我常说这是命,我也不想去改变什么,我知道某天会明白的。
  • 46、(佛教基础)什么是“断见”?
  • 47、(佛教基础)什么是“常见”?
  • 4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 49、阿迷途佛。您好,佛教导我们信佛呢,首先信自己,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我。包括一切众生本来面目都是佛,所以信自己本来是佛,其次,你欢喜哪一尊佛就信哪一尊佛,佛教我们恒顺众生,不强求众生。建议您先看看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从认识佛教,认识释迦摩尼佛开始,佛教是他老是人创立的
  • 50、每个夜晚为你哭,每次入睡想的都是你,梦里都是你跟她在一起笑得多开心而我只能躲在角落哭。
  • 虽然在之前,我就已经讲过佛陀为何要如此描述的原因,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古代人对宇宙的形成与结构所知有限,当时的佛教徒也不会对这个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所以没有必须解释的迫切性,但在当今世界,依赖现代科技而形成的宇宙观,尤其是对宏观世界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就有许多与佛教亦异亦同的观点。为了不让世人对佛教产生误会,所以有必要再次予以说明:
  • 51、虽然在之前,我就已经讲过佛陀为何要如此描述的原因,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古代人对宇宙的形成与结构所知有限,当时的佛教徒也不会对这个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所以没有必须解释的迫切性,但在当今世界,依赖现代科技而形成的宇宙观,尤其是对宏观世界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就有许多与佛教亦异亦同的观点。为了不让世人对佛教产生误会,所以有必要再次予以说明:
  • 52、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 53、倾落是个脆弱的人容易感伤。我常说这是命,我也不想去改变什么,我知道某天会明白的。
  • 54、贫僧想,在台中宝觉寺,有我的学长大同法师在那里当监院,他曾跟我通信,说他想要办三千人的佛学院,邀约我到台湾来教书。我知道他的言词太过夸大,那时候佛教还没有条件能办千人以上的佛教学院,也就没有跟他回应。这时,因为前途茫茫,也只有去找他商量未来的去路。到了宝觉寺,才知道他在两个礼拜前,因为匪谍嫌疑,已经逃往香港。访友未遇,在台湾,贫僧就再没有朋友、熟人了。
  • 5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 56、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 5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 58、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 59、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相关内容